Page 34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2期
P. 34
ದఖэ۪ࠣఃؓ٤ؓӫνಆܱ༢֥႕ཙ
自适应),正在探索初步的多机编队与协同能力。受限于自主控制能力的欠缺,各
国军队既重视无人武器的潜力,又无法克服怀疑和保守的心态。首先,自适应与协
同能力的欠缺使无人武器难以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缺乏应变能力的无人
武器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在需要密切配合的战线上造成危险的缺口,导致全局失
利。其次,感知与识别能力的不足使无人武器可能无法准确区分友军单位、敌军单
位、平民单位与诱饵单位,存在误伤、误击的风险。因此,现有的无人武器虽然数
量迅速增长,种类日益丰富,成为多国军队的重点发展对象,但在实践中,军队仍
主要将无人武器作为辅助工具和传统作战体系的补充。
除两大核心缺陷外,现有的无人武器还存在其他不足。比如,当今的无人武器
“百花齐放”,大多专为实现特定功能而开发,多任务能力不足。虽然对个体装备而
言,特化性能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但从作战体系全局的角度看,未来的无人武器
将要执行的任务更加广泛,如果缺乏通用平台,会加剧型号繁多、军种不通用、标
准不兼容等问题。此外,由于无人武器不担心伤亡风险,各方在低伤亡优势的激励
下易于部署更多的无人武器。 然而,无人武器缺少人的直观感受、情感与经验,
①
在识别、核查和对峙等情况下更有可能误判形势。有学者指出,相比有人在现场负
责的情形,依赖无人武器更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危机。 在实践中,无人武器逐渐成
②
为引发军内矛盾的敏感话题之一。在以色列和美国,因无人武器而产生的军兵种间、
部队间的争端屡见不鲜。
③
(三)“网络式自主化”是无人武器变革的突破方向
通信与传感器的增强是无人武器功能拓展的两大关键。卫星通信和全球定位等
技术的成熟,使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可以克服地球曲率限制,在遥远距离外实现实时
操控。无人武器的“眼睛”也越发灵敏。例如,美国的 MQ-9“死神”无人机可携
带高清摄像机、红外摄像机与合成孔径雷达,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时监控一百平
方公里内的可疑目标,随时可以投弹攻击。 可见,控制与观测能力的显著提升使
④
① Michael C. Horowitz, Sarah E. Kreps and Matthew Fuhrmann,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 in
the Debate over Drone Prolifer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41, No. 2, 2016.
② Michael J. Boyle, “The Race for Drones,” Orbis, Vol. 59, No. 1, 2015, p. 89.
③ Kelley Sayle, “Global Perspectives: A Drone Saturated,” CNAS, 2016, https://drones.cnas.org/
reports/global-perspectives.
④ Stephen Trimble, “Sierra Nevada Fields ARGUS-IS Upgrade to Gorgon Stare Pod,” Flight
Global, July 2, 2014, https://www.flightglobal.com/civil-uavs/sierra-nevada-fields-argus-is-upgrade-to-
gorgon-stare-pod/113676.article.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