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2期
P. 38
ದఖэ۪ࠣఃؓ٤ؓӫνಆܱ༢֥႕ཙ
时,行为者是风险偏好的。 该理论有助于理解政治精英在面对不同对手时的心理状
①
态。在对称关系中,开战面临巨大的预期损失与预期收益。对彻底战败的恐惧有助于
动员力量,加之对决战胜利后的巨大收益的期待,使决策者成为风险偏好者,不惜付
出高昂的战争成本。而在非对称关系中,强者的预期收益较大、预期风险很小,倾向
于风险厌恶,希望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 能使决策者三思而行的是对手的抗争能力。
②
假如强者未能速胜,甚至损失惨重,民众和政敌的反对将威胁执政者的合法性。 反
③
言之,假如能通过庙算让决策者相信,假想战争将是一场速胜的、廉价的战争,则开
战的疑虑将大大降低。这印证了攻防理论的经典论断,即“廉价胜利的预期会鼓励军
事冒险”。 因此,弱者要吓阻强者开战,就要让对方相信己方有能力造成杀伤;要在
④
被迫应战后求生存,就要以对方的有生力量为打击对象,最大限度地消耗对方的意志。
第二,利用地形与反地形是非对称战争的斗争焦点。作为弱势一方,其火力、军
事科技乃至训练水平通常无法与对手相提并论,与对手正面交锋显然不明智。因此,
利用地形抵消强者的火力优势,以此保存自己,伺机反击,直至使强者不愿承受更多
成本而选择退出,是弱者保护自身生存比较现实的手段。除自然地形外,人工修建的
堡垒、壕沟、运河和城镇等设施,也具有削弱敌军火力与兵力的效用。例如,阿富汗
80%的领土面积都是山地,复杂破碎的地形为游击队提供了良好的隐蔽环境,强如苏
联和美国都在阿富汗遭受了惨痛失败。在 1994 年的格罗兹尼战役中,车臣武装据守
城市,使攻城的俄军部队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当然,为了破坏地形地貌对军力投送
的削弱作用,强者也会有针对性地研制多种新式装备。比如在越战期间,美军使用
“橙剂”破坏雨林,使越南北方武装力量失去遮蔽。钻地炸弹也属于此类武器,适用
于打击弱者隐藏在山洞、堡垒或地下的关键目标。可见在非对称战争中,作为防御方
的弱者往往对可供掩蔽的地形有高度依赖,这是提高抗争能力的重要条件。
第三,利用非对称手段制造杀伤是弱者提高胜算的关键。如果弱者在非对称战
争中仅仅用地形保存自己,是无助于提升胜算的,因为这不能制造新的政治脆弱性。
深刻洞见非对称战争原理的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
① Daniel Kahneman and Amos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Vol. 47, No. 2, 1979, p. 263.
② 特别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醒作者对政府在不同结构中的决策心理进行区分。
③ Ivan Arreguin-Toft, “How the Weak Win Wars: A Theory of Asymmetric Conflic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6, No. 1, 2001, p. 93.
④ 斯蒂芬·范·埃弗拉:《战争的原因:权力与冲突的根源》,何曜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4 年版,第 30 页。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