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2期
P. 41
2023 年第 2 期
作用显著下降,弱者将失去吓阻强者开战意志的最有力的武器。
第二,无人武器变革的“快反应”和“强协同”特征将削弱非对称作战的成功
概率。非对称作战的关键就是要利用战争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在充分隐蔽自己
的前提下,抓住对方的漏洞以快打慢、以长击短,令敌人防不胜防。然而,由于无
人武器不存在生理限制,有利于执行全天候的广域监视任务。当具有优越传感能力
和人工智能的无人武器以网络方式实现互联和人机协同后,空前强大的态势感知能
力将大大限制弱者的隐蔽性与行动突然性。以城市战为例,在 2004 年底的第二次
费卢杰战役中,反美武装以城市建筑为掩体,用轻武器抵抗美军。尽管美军在战场
情报、联合作战、精确打击、火力配系和战术战法方面已经近乎完美,但仍然付出
了近 500 人伤亡的代价。因为美军在陷入复杂地形后,高技术装备和重型装备难以
发挥作用,在短促、激烈的步兵交战中,强者与弱者的战斗力差距被大大缩小。然
而,随着“网络式自主化”变革的发展,城市战的规则正在被改写。比如,无人机
可以对城区进行网格式监视,无人战车可以深入高危环境,代替步兵搜索并消灭敌
火力点,而数量众多的微型无人武器更是可以无孔不入,通过地道、孔洞等空隙穿
透防线,在防御方的支点上引发混乱。可见,在“快反应”和“强协同”的情景下,
弱者赖以抵消火力的掩体会更容易被发现和渗透,从而失去掩蔽效果;由于无人武
器组成了密集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网络,在人工智能和人机协同的参与下,
弱者的行动将失去至关重要的突然性,甚至成为“飞蛾扑火”式的自杀行为。
在强者伤亡成本预期与弱者非对称作战效率双双下降的情况下,弱者“抵消与
杀伤”的抗争策略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即无人武器变革否定了传统抗争策略的基本
逻辑。“全体系”“广覆盖”“快反应”和“强协同”是其影响军事态势的能力来源,
这些技术优势与“零伤亡”特性共同发挥作用,从质变程度上损害了弱者的抗争能
力。在质变挑战之外,弱者还将面临多个量变挑战。如同在以往的军售市场一样,
未来的弱者仍然可以通过采购比较先进的无人武器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然而,将
“网络式自主化”的技术特征纳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即使考虑外购的情况,弱者在
军事能力上的相对劣势仍有被放大的风险。
首先,缺乏“自我生成能力”的劣势更加凸显。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用
法式战机和导弹给英国舰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在弹药耗尽后,阿根廷便丧失
了抗争能力。现有无人武器已经表现出数量多、消耗大的特征,而战场透明度的提
升将大大加快战争的节奏。如果缺少自我生成能力,仅凭外购将难以满足长期、快
节奏作战的消耗需求。其次,“自主迭代能力”的差距更加显著。基于迅速发展的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