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2期
P. 40

໭ದ໳ఖэ۪ࠣఃؓ٤ؓӫνಆܱ༢֥႕ཙ

            如伊朗展示的地下导弹基地,就是要用山地抵消火力,用导弹杀伤对手。   然而,
                                                                                ①
            科技进步总会将旧平衡打破,错过变革的国家会陷入危险境地。早在两次世界大战
            之间,就有人致力于讨论某种武器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事实证明,在武器层面的分

            析是无效的。绝大多数武器都有攻防双重用途,即使高度防御性的武器,也可以部
            署在某一战略正面,有助于在其他战略正面获得进攻优势。此外,武器可能被错误
            地开发和使用。唐世平指出,攻防理论应该聚焦于对军事态势(military postures)

            的分析。所谓军事态势,是能够反映战略意图的某种立场(stance),包括作战理论、
            部队和武器部署模式等。   因此,本文将无人武器视为一种具有政治潜力的军事变
                                   ②
            革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使非对称关系中的军事态势发生某种改变。基于前文对无人
            武器功能与变革的分析,以及对非对称战争传统规律的介绍,本文认为无人武器变
            革对弱者的抗争能力构成了质变性挑战。

                 第一,无人武器变革的“全体系”和“广覆盖”特征将进一步减少强者的伤亡
            成本预期。如果高度自主的无人武器以网络化方式成为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兵员伤亡的减少就不再局限于前线战斗人员,这将是“零伤亡”理念的一次飞
            跃。过去,人数众多而自卫能力不足的非作战单位往往是被攻击的重点。对于弱者
            而言,对强敌的后勤、机关等薄弱环节发动攻击属于典型的非对称作战,具有低风
            险、高回报等优势。例如,在 1940 年的“百团大战”中,抗日军民针对日军交通
            线、经济设施和小型据点的进攻取得了重大胜利,而对城镇的进攻却收效甚微。
                                                                                      ③
            这表明,弱势方应当在敌人的薄弱环节杀伤其有生力量,同时避开主力部队。这一
            规律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有效。据统计,在 2003—2007 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

            美军至少有 3 046 名士兵是在执行后勤任务时伤亡。   然而,如果作战体系中的有
                                                            ④
            生力量越来越少、作战地域中的兵员数量越来越少,就意味着暴露给弱者的杀伤机
            会大大减少。当无人武器的“全体系”和“广覆盖”特征发展到某一阈值时,强者
            的战争成本曲线将发生深刻改变。这意味着伤亡成本预期在开战决策中所能发挥的

                ①  “Inside Iran’s Tunnels Used to Store Ballistic Missiles,” BBC, October 15, 2015, https://www.
            bbc.com/news/av/world-middle-east-34538583.
                ②  Tang Shiping, “Offence-defence Theory: Towards a Definitive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3, No. 2, 2010, pp. 216-219; Robert Jervis, “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 World Politics, Vol. 30, No. 2, 1978, p. 199.
                ③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03-211 页。
                ④  David Eady et al., Sustain the Mission Project: Casualty Factors for Fuel and Water Resupply
            Convoys, Arlington: The US Army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itute, 2009, p. 3.

            · 38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