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1804
P. 21
2018 年第 4 期
的核心概念、问题域、方法论和逻辑思维,这集中体现在学者大多从国际关系、
国际安全或全球治理的路径来论述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随着中国学者独立
地审视中国非传统安全现实,中国 NTSS 更多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开始从中国
经典的传统思想中寻求方案:在中国问题元素上,基于“中国现实”的问题意识
大有增长,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公共问题被安全化而上升为安全问题;在中国思
想元素上,中国 NTSS 学者理性反思并超越西方安全研究基于西方现实问题、西
方价值论与西方优越论的理论假定与逻辑推演,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思想渊
源,极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余潇枫从中国“和合主义”的思想渊源探索建构了“优
态共存”“共享安全”的非传统安全“中国视域”, 阎学通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的“道义现实主义”、赵汀阳的“天下主义”、金应忠的“国际共生”、秦亚青的
“关系治理”等,都是迥然不同于西方安全路径的、极具中国传统思想特色的非
传统安全观。
再次,国际化与全球化。与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一致,中国学者将基
于中国传统“和”“合”“安”及“以人为本”的非传统安全思想和话语自觉自信地
参与国际研讨及与国际同行对话。在非传统安全的学术思想走向国际的同时,相应
的政策主张也积极走进外交和全球治理领域。近年来,在亚信会议、二十国集团峰
会、世界气候大会、核安全峰会、达沃斯论坛、军控会议、联合国大会等重大国际
场合,中国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社会人士代表主张的“共享”“新型国际关
①
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主张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与遵循, 非传统安
全的中国思想、中国话语、中国文化正在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既为突破国际交往
的战略互疑、促进中西对话和加强全球合作提供了有力的话语工具和更灵活的交流
空间,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思想的传播,提升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
(二)论述要点丰富多样
研究中所论述的内容较为清晰地显现了几个“焦点”,主要为“非传统安全”
这一核心范畴的定位、内涵及特征,非传统安全研究应集中解决的基本问题,非传
统安全问题的分门别类,理论派别及其争鸣,跨学科方法的综合研究,是否存在以
① 2017 年 2 月 10 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 55 届会议通
过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随后又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人权理事会决
议等多个联合国决议中。2017 年 9 月 11 日,第 71 届联合国大会把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
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 年 3 月 23 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 37
届会议通过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并呼吁各国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