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201804
P. 25

2018 年第 4 期

               移民、宗教等安全议题上,民族学、边安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开展交叉研究;在
               民族认同、安全教育、犯罪心理、心理健康等问题上,更多地是开展行为学、心理
               学、教育学的交叉研究;计算机学、数据科学、数量经济学等在模型建构、数据分

                                        ①
               析的方法探讨上已有探索。
                   6. NTSS 的“中国学派”有了更大呼声
                   中山大学魏志江认为,中国 NTSS 发展至今,应自觉建构具有中国理论范式和

               话语体系的“中国学派”,且中国和平崛起及国际影响不断提升为此奠定了社会基
               础。他还认为,余潇枫提出与阐发的“共享安全”,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保
               合太和”“万国咸宁”“协和万邦”为历史哲学渊源,以王道政治和亲仁善邻为政治
               思想渊源,以共存、共建、共享、共赢为外交实践基础,作为全球化时代基于“人

               类安全”目标的积极追求,体现了中国学者对非传统安全维护方略与求解人类生存、
                                                                     ②
               发展危机的探索,因此是 NTSS“中国学派”的理论范式。   以“和合”“共享”
               为核心的中国非传统安全观与西方的安全主张存在根本差别,更主张行为体间的优

               态共存,追求“安全互保”和人类共同命运,突破了西方奉行的危态对抗、恶态对
               立、劣态对峙,超越了西方安全观所无法解决的“异质性冲突”问题,是更“高阶”
               的安全认知和价值追求,因此是 NTSS 的重要理论创新。
                   (三)主流类型基本清晰

                   王逸舟在 2005 年认为,中国 NTSS 大体可分为技术派(关涉技术与物理层面)
                                               ③
               和体制派(冲击国家与社会关系)。   本文认为,中国 NTSS 发展至今,在类型上
               需做更为精细的划分,可分为五个主流类型(main category),详见表 4。

                   原理类型,是非传统安全的理论创新和知识生产,通常表现为概念创新、思想
               澄清、原理阐释和方法探讨等。CNKI 搜索分析显示,基础(原理)研究占总体研
               究的 66.6%。议题类型,即对现实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类型、特征、危害等进行识别
               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常表现为安全专题研究。政策类型,即集中对重大非传

               统安全问题进行战略、法律、制度、体制、能力等方面的对策研究,通常是进行政


                  ①  如对非传统安全集对分析、大数据分析的探讨。参见赵克勤、米红:《非传统安全与集对
               分析》,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年版;石杰琳:《大数据应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治理》,载《人
               民论坛》2017  年第 18 期,第 64-65 页。
                  ②  余潇枫、魏志江:《非传统安全概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39-144 页。
                  ③  王逸舟:《论“非传统安全”——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分析思路》,载《学习与探
               索》2005 年第 3 期,第 2-10 页。
                                                                                     · 23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