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1804
P. 24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 40 年(1978-2017):脉络、意义与图景
围绕这五个基本问题而展开学术活动,也就逐步形成了 NTSS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研
究领域的核心范畴、关键问题、研究方法与理论内容。
3. 议题维度持续创新
如何对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分类?领域维度认为是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安
全等常规问题,或是网络、海洋、极地、能源等新问题,层次维度认为是全球、区
域、国家、人(集体或个人)等不同层次的安全问题,能力维度认为是话语、战略、
①
体制、社会参与、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等能力, 价值维度认为是秩序、公平与正
②
义等价值,源起维度认为是“内源”“外源”“双源”“多源/元”四类问题。
4.观点时有争鸣
余潇枫认为非传统安全有八大理论派别,包括哥本哈根学派、批判安全研究、
女性主义、人的安全、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和合主义,而李开盛
则认为这种归类并不利于学科概念的澄清,既没有实质意义,也容易引起混乱,真
正属于非传统安全理论派别的,只有哥本哈根学派、批判安全、人的安全与女性主
义安全研究,因为它们更侧重于经济与环境、人的解放、女性安全等,那些界于传
③
统安全理论与非传统安全理论之间的理论则称为半传统安全理论。 争论还包括:
非传统安全引入之初的“革命论”“陷阱论”还是“常规论”?非传统安全这个“篮
④
子”到底应该装哪些东西?“非传统安全”的中文表达是否成立? 等等。
5. 跨学科研究不断出新
如国防、军事、情报、人防等研究相互借鉴而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及对传
⑤
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复合性安全问题开展多视角研究; 在边疆、暴恐、
① 郭延军:《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的国家能力建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② “源发法”,即从发生学的角度将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类型划分。参见余潇枫:《中国非
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4-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6-30 页。
③ 李开盛:《非传统安全理论:概念、流派与特征》,载《国际政治研究》2012 年第 2 期,
第 93-107 页。
④ 靳宜萍认为“非传统安全”这一语义的感情色彩比较冷静与中性,“非”形式的词语结构
无法表达出复杂的非传统安全现实。刘跃进认为“非传统安全”在中文表达上是一个逻辑对立的
“虚假概念”,不符合中文语言的规范。余潇枫则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有某种不可通约性,“非传
统安全”已被接受和认可,具有语用上的现实合理性。分别见靳宜萍:《另眼看国际关系学关键
词语“非传统安全”》,载《现代语文》2009 年第 7 期,第 143-145 页;刘跃进:《不成立的“非
传统安全”一词》,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1 期,第 83-89 页;余潇
枫:《重塑“安全文明”:非传统安全研究》,载《国际政治研究》2016 年第 6 期,第 127-145 页。
⑤ 参见寿晓松、徐经年:《军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廖丹子:《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民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版。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