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1805
P. 79
2018 年第 5 期
①
的战略态势截然不同,这需要新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这种认知自 2009 年前后
开始发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美国对海权的重新审视,一方面是考察全
球化、技术创新对海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探讨新兴大国海上力量发展对美国海
②
权优势的挑战。
首先,“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被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和变数。美国战略
界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关注与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技术、战术再到战略的渐进
过程。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安德鲁•克雷宾涅维奇
(Andrew F Krepinevich)等人在其撰写的《军事革命》的报告中指出,随着第三
世界国家掌握一定数量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高性能飞机等远程武器系统,美国
遍布世界的前沿基地将遭遇严峻挑战,在冲突或危机时期,它们不仅不能给予盟友
信心,反而成为美国的焦虑源头或包袱。2003 年在《应对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挑战》
③
的报告中,克雷宾涅维奇等人正式提出了“反介入/区域拒止”概念。 此后不久,
该概念被美军所接受,如 2004 年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明确要求美军要增强在
④
“反介入环境”中的行动能力。 不过一直到 2008 年,美国军方仍只是泛泛的关
注,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关注还停留在技术环境层面。
而 2009 年至 2012 年,“空海一体战”和《联合介入作战概念》(Joint Operational
Access Concept)的酝酿与发布,则标志着美军已开始从战术上严肃看待所谓的“反
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无论是“空海一体战”还是“联合介入作战”概念,目标
均直指“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前者强调网络化、一体化和纵深打击,意图直
接摧毁反介入的平台、资源和网络;后者要求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美
军要增强“跨领域协同能力”,就是将不同领域内的能力进行互补性地利用,以建
⑤
立联合领域优势,提供任务所需的行动自由 (这两大概念在 2015 年 1 月 8 月被
① “Remarks by Secretary Carter on the Budget at the Economic Club of Washington, D.C.,”
February 2, 2016, 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Transcripts/Transcript-View/Article/648901/
remarks-by-secretary-carter-on-the-budget-at-the-economic-club-of-washington-dc.
② 解晓东、赵青海:《美国对海权的再认识及其政策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17 年
第 3 期,第 68 页。
③ Andrew Krepinevich,Barry Watts and Robert Work, Meeting the 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
Challeng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Washington, D.C., 2003,https://csbaonline.
org/uploads/documents/2003.05.20-Anti-Access-Area-Denial-A2-AD.pdf.
④ U.S.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2004, pp. 4-5, http://www.defenselink.
mil/news/Mar2005/d20050318nms.pdf.
⑤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oint Operational Access Concept, January 2012, Foreward page,
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library/policy/dod/joac_v1_2012.pdf.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