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201806
P. 153

从气候变化到气候安全:国家的安全化行为研究


                                            五  结论


                 国家采取安全化行动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形成的必经过程。在一个非安全领域的
            问题能够造成(潜在)威胁,并且该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要议程的前提下,该
            国所处的安全环境、自身独立维护安全能力所受威胁的认知以及与该问题起源地之
            间的地理距离,是决定本国是否将该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国家独立维护

            安全能力所受威胁的认知是核心因素。
                 通过比较分析英美两国的气候变化安全化行为,尤其对美国的气候变化安全化
            行为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验证了两个主要观点:若某非安全领域问题具有全球性,
            那么国家与该问题起源地之间的距离可以等同于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安全
            环境受到较大威胁,那么国家认为其独立维护安全的能力也受到较大威胁,该国将

            该问题安全化的可能性大。如果国家安全环境受到威胁较小,将出现两种情况:其
            一,若国家认为其独立维护安全的能力未受较大威胁,那么该国将该问题安全化的
            可能性小;其二,若国家认为其独立维护安全的能力受到较大威胁,那么本国将该

            问题安全化的可能性大。两种不同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国家在评估安全环境的同时,
            也会经过社会比较的心理机制,在衡量自身相对实力的基础上,形成有关本国独
            立维护安全能力所受威胁的认知,这种认知反过来会影响国家认为安全环境所受
            威胁的程度。美国的案例也表明,在与他国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当安全领域的相
            对实力受到某一非安全领域问题的影响时,国家就会倾向于从安全的角度来处理

            这一问题。
                 此外,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的不同视角与政策表明安全化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伴随着“去安全化”的可能。去安全化就是“把问题由紧急事件模式转变到
                                            ①
            政治领域的一般性商谈的过程”。  巴里·布赞和奥利·维夫指出:“行为体不再
            把彼此作为安全问题来对待,并开始作为朋友行事。它们仍然竞争,并时而感受到
            挑战,但是,它们会把这些作为常态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来处理,而不
                                     ②
            是作为安全事务来解决”。  就同一问题而言,不是所有国家都会采取安全化的行
            为;同时,当一个议题被安全化后,并不是表示该议题从此便是安全领域的一个


                ①  余潇枫、谢贵平:《“选择性”再建构:安全化理论的新拓展》,载《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年第 9 期,第 106 页。
                ② [英]  巴里·布赞、[丹]  奥利·维夫:《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潘忠岐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55 页。
            · 150 ·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