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1902
P. 24
2019 年第 2 期
①
它是生命力的来源,是事物生长发展之本”, 因此,它允许矛盾和合作的共同存
在,此消彼长,促使安全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总体来讲,共存安全与共生安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内涵上,共生安全超
越了共存安全;在形式上,共存安全是共生安全的基本存在形式和前提,共生安全是
共存安全的升级版;在层次上,共存安全是共生安全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共存安
全和共生安全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共生关系的未来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边境地区的发展走向催生“共生安全”观念的建立
从中国角度来讲,中国的陆路边境线有 2.2 万千米,相邻国家有 14 个,边境
地区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很大。根据对中国部分边境地区安全状况
的考察和分析,虽然千差万别,很多边境仍然以传统安全为主导,呈现“共存安全”
的特征,但是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边境地区,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向“共生安全”
的方向发展。本文更关注边境地区发展的未来,探讨边境地区“共生安全”理念的
建构。
第一,边境地区作为一个微观社会,已经出现了多元性、内生性、交互性和共生
性等与共生安全相似的特质。在边境地区,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调整交往方式,因
②
此,共生关系会通过社会历史的进程逐渐自发、演化而来,内生性便由此产生。 行
③
为体在边境地区自觉对自己安全进行维护, 并且寻求发展方式与途径,不断进行改
进,以期取得更好的结果。而由内生性演化而来的交互性和共生性,代表了人类社会
中各种要素进行互动联系和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边境地区作为一个生长空间,之所以强调安全与发展并举,正是为了迎
合自身发展的诉求,希望可以改善诸如远离国家核心区、边境安全敏感脆弱、安全
具有联动性等负面特征的影响。边境的理想状态,是边境地区不受到内外安全问题
的威胁,各要素高度活跃,彼此共生,实现该区域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做到
区域内的自我安全和自我实现,才能带来共同发展,共生安全的深刻内涵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其一,边境地区的资源利用和互联互通,是和谐共生的纽带。首先,在边境地
区的共生关系中,资源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资源交换、资源分享和资源竞争。
因此边境对于安全的维系和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各种资源的交换、分享、竞争才能进
行合理的利用。其次,互联互通带来了维系共生安全的基本动力。互联互通,既能
① 任晓:《论国际共生的价值基础》,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年第 4 期,第 26 页。
② 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48 页。
③ Karine Côté-Boucher, Federica Infantino and Mark B. Salter, “Border Security as Practice: An
Agenda for Research,” Security Dialogue, Vol. 45, No. 3, 2014, pp. 195-208.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