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201902
P. 26

2019 年第 2 期

               区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级政治领域作为起点,经过边境城市的协同合作以点连成线,
               进而形成类似于跨境次区域合作的以线带面的方式,共同构建边境地区的跨境治理。

                                              六    结论


                   随着外部环境及边境自身形态的转变,独特的边境安全议题相伴产生,新安全
               形态随之变化,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创新思维。国内学者曾基于中国视域提出“共享
                     ①
                                                                    ②
               安全”  的理念,并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其理论渊源,  为安全理论的研究提
               供了新的思维,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于“共生”理论而提出的“共
               生安全”的理念适应了边境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它着眼于边境地区日益频繁的交

               流、跨境整合、相生相长的现实,同时也关注到边境地区发展进化的未来。在“共
               生安全”理念下,更强调安全的整体性,即个体脱离群体很难单独生存的状态;更
               强调安全的公共性,即面对共同威胁的共同合作治理;更强调安全包容性,即“异
               质性的和谐”。应该说明的是,“共生不是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吸引
               和合作;不是自身状态和性质的丧失,而是继承与保留;不是一种相互替代,而是
                                     ③
               相互补充,相互依赖。”  总之,共生的过程就是共生单元的共同进化过程。目前
               来看,不是所有的边境地区都是“共生”状态的,由于国家间关系和政策取向的不
               同,边境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是千差万别的,一些边境仍然停留在以维护传统安全
               为主导的屏蔽功能方面,也有一些边境由于安全问题很难治理而采取“再边界化”
               举措。但是,从多数边境地区的状况来看,以发展为主导的共生性安全已经出现或
               成熟,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种共生趋势也会愈加显现。在国际关

               系的未来发展中,有望使边境地区的共生性安全发生外溢效应,使国家间关系也成
               为“共生安全”的典范,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创造条件。
                                                                 【收稿日期:2018-10-18】
                                                                 【修回日期:2019-01-05】
                                                                    【责任编辑:苏   娟】





                  ①  余潇枫:《共享安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中国视域》,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 年第 1 期,
               第 4-34 页。
                  ②  魏志江:《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共享安全”的理论渊源》,载《国际安全研究》2015 年第
               3 期,第 52-67 页。
                  ③  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载《改革》1998 年第 2 期,第
               105 页。
                                                                                     · 23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