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1902
P. 21
从共存安全到共生安全:基于边境安全特殊性的思考
而是“交朋友”“做买卖”,边境就是贸易和人员交流的便捷通道,通道安全以及
通道中人员和物品的安全成为边境安全的核心。
(四)安全的社会性蔓延
人的安全感取决于所处社会的和谐。在非传统安全盛行的时代,“人的安全”
成为安全追求的终极目的。安全的社会性是指“人的安全”有赖于地区的安全,个
体的安全蕴涵在集体的安全之中。由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边境地区逐渐形成一个
整体,并且在地区整合过程中,形成明显的社会化倾向。有些边境地区的安全问题
与宗教、跨境民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也带来边境安全的社会性特征。从中国的情
况来看,“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我国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周边邻国在民族
属性、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有着相互亲近感,这种现象增加了边境地区
①
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但是,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如何认同及定位,往往与其相
邻国家的发展直接相关,在这里,先进文化的作用会被凸显出来,先进文化对地区
的整合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安全的地域性和方向性在社会化建构中被体现出来。
从边境的变化和边境安全的特殊性,我们可以看到,边境安全已经呈现出不同
于原有的“共存安全”的特征,而体现出“共生安全”的性质,这就是互利共生,
普惠共生,同时又蕴涵着进步性的共生关系。
具体来说,所谓的“共生安全”有如下特征:一是安全的紧密联系性。共生安
全强调成员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这个联系的基础上,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
成,以共同生存为底线,保证彼此的安全不受到威胁,并通过协同合作使彼此向好
的方向发展的安全观念。边境地区的整体性发展以及安全的复杂化和不可分割性加
深了跨境区域的相互依存关系,它逐渐达到一种状态:若相互分离,各构成单元都
很难生存。二是安全的理智进化性。在边境地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生存状
态的最优化倾向,这就使边境安全变成一种理智型进化的安全,安全不仅仅是维护
主体间的共存关系,更多的是着眼于安全的未来。三是安全的以人为本性。共生安
全将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共生安全的方式
是依靠资源交换进行协同合作。这是因为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在人、社会、
自然的共生网络中,资源是基础和条件,其中包括物质性资源、公共文化资源、制
度性资源等。人们以资源的交换和合理利用的方式建立最基础的共生联系,在频繁
的互动与往来中形成协同合作,带动自身发展。共生安全是以人为本位,与当前提
① 孟立君:《论影响我国边境安全的非传统因素》,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年第 2 期,
第 61 页。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