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1902
P. 30
2019 年第 2 期
①
段。 紧接着,以“海洋过程与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三届中俄海洋科学讨论会在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双方在大洋矿产资源、海洋与气候变化过程、北太平
洋和北冰洋现代观测与记录等相关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进一步拓展了两
国在南北极研究与考察以及相关海洋合作范围。
②
(二)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主要特点
从以上两个阶段可以看出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历史不长,始于对海洋地缘环境
的改善和海洋资源共同开发的初衷,早期的合作较为分散。世界海洋环境的变化使
中俄适时调整了各自的海洋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也使中俄海洋安全合作呈现
出了新的特点。
1. 从分散向聚焦合作方向深化
一方面,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至海洋科技安全、海洋能源安全、南北极联合
科考等领域,而且合作的深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和俄
罗斯联邦国防部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和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关于海上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以
及中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和中俄战略安全磋商的达成,表明了两国把合作纳入体制
化轨道的进步与努力。这说明从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初期到发展期,两国的合作从
分散到聚焦合作、共同推进的转变。
2. 海上军事合作定期化和实战化
双方在海上军事合作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定期化和实战化特点。以中俄历次联合
军演为例,双方第一次联合军演在 2005 年举行。2012 年后,中俄通过连续六年举行
联合军演加强海上军事合作和联合行动能力。2015 年中俄“海上联合”系列联合演习
首次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地中海实现了中国海军距离本土最远的一次演习。2016
年,中俄首次在南中国海举行联合军演,并将“联合立体夺控岛礁”列入演习科目,
推动了两国军演的实战化。2017 年,中俄联合军演第一阶段在波罗的海进行的军事演
习显示了中国海军当前的最高水平,第二阶段不仅将军演的范围扩展至鄂霍次克海
(Sea of Okhotsk),而且新增了救援遇险坐底潜艇课目,沿袭了 2016 年展现的实战化
倾向。中俄“东方-2018”战略演习的规模创历史之最,接近实战条件下巡航导弹集群
的密集使用是本场演习的亮点之一。以防御部署、机动作战、火力突击等为重点演习
① 陆琦:《中俄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成立》,科学网,2017 年 9 月 28 日,http://news.
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9797.shtm。
② 高悦:《第三届中俄海洋科学讨论会召开》,载《中国海洋报》2017 年 10 月 10 日,
http://www.oceanol.com/guoji/201710/10/c68857.html。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