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144
2019 年第 3 期
辛和兰蒂斯等。
周期性“割草”式的大规模清剿,已经成为以色列“反恐”行动经常运用的手
段。21 世纪以来,以色列已经相继实施了“防卫盾行动”(2002 年)、“夏雨行动”
(2006 年)、“转向行动”(即第二次黎巴嫩战争,2006 年)、“铸铅行动”(2008 年
底至 2009 年初)、“防卫柱行动”(2012 年)和“护刃行动”(2014 年)等多次大规
模清剿。此类大规模清剿,一方面,旨在摧毁招募、训练和保护“恐怖分子”的基
础设施和社会网络,摧毁恐怖主义“能力”;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对对手施加不
成比例的损害来维持有效威慑。清剿中时而遭遇的城镇巷战以及此类清剿设定的军
事目标,必然导致双方大规模伤亡和战争方式的极端化。在以色列舆论对伤亡高度
敏感的情况下,控制己方官兵的伤亡数量,成为以色列国防军衡量是否“获胜”的
重要指标。在减少己方官兵伤亡与限制武力使用以减少敌方平民伤亡之间,以色列
持续向前者倾斜。在这些行动中,“防卫盾行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和“铸铅行动”
尤其体现出以色列反恐军事规范的转变。
2002 年,以色列国防军一改此前对恐怖袭击的防御性措施,对西岸巴勒斯坦
城镇发动大规模清剿,实施“防卫盾行动”。这标志着以色列反恐政策的一次巨变。
在有着“殉道者之都”称号的杰宁,以色列遭遇了惨烈的城市巷战。巴勒斯坦武装
分子藏身民宅进行抵抗,利用平民作为“人盾”,让妇孺提供后勤和信息支持。一
些孩童也携带炸弹参与抵抗。在以色列国防军士兵伤亡上升的情况下,以色列国防
军参谋长沙乌勒·莫法兹(Shaul Mofaz)下令:“在进入房屋前先发射五枚反坦克
导弹”。为减少伤亡,以色列国防军也利用巴勒斯坦平民做人盾,而且还使用了 D-9
武装推土机拆除大量民房。在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将杰宁难民营的哈瓦辛地区夷
①
为平地。 但出于限制巴勒斯坦平民伤亡的考虑,以色列国防军并未动用大炮等重
型武器轰击;而且,利用敌方平民做人盾的做法此后也在国际压力下被以色列最高
法院禁止。
与“防卫盾行动”相比,为解救一名被真主党劫持的以色列士兵而引发的“第
二次黎巴嫩战争”更为激烈。真主党的充分准备和大量火箭弹的发射,导致大量以
色列平民和士兵的伤亡。宣称要“将黎巴嫩时钟回拨 20 年”的以色列,为对真主
党实施集体惩罚并确立有效威慑,对贝鲁特的达西亚地区实施狂轰滥炸,将该地区
夷为一片废墟。其他地区也有大量道路、机场等民用设施被以色列国防军摧毁。在
① Daniel Byman, A High Price: The Triumphs & Failures of Israel Counterterror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 148-150.
· 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