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146
2019 年第 3 期
“铸铅行动”标志着以色列“反恐”战向着更加血腥的阶段迈进。2014 年的
“护刃行动”双方在伤亡和损失方面再创新高(见表 1)。
表 1 三次加沙清剿行动中巴以双方死亡人数
军事行动 数据 以色列 以色列 巴勒斯坦战斗 巴勒斯坦
及地点 发生时间 来源 士兵 平民 人员 平民
夏雨行动 2006 以色列 3 2 270 116
(加沙) “神形” 3 2 204 212
铸铅行动 2008~2009 以色列 9 3 709 295
(加沙) “神形” 9 3 598 775
护刃行动 2014 以色列 44 6 921 761
(加沙) “神形” 44 6 750 1 391
资料来源:Yagil Levy, “The Gaza Fighting: Did Israel Shift Risk from Its Solders to Civilians?”
Middle East Policy, Vol. 24, No. 3, 2017, pp. 117-132.
二 伦理嬗变:以色列对“反恐”行动的规范创设
传统上,以色列国防军在动用武力方面秉持了建国前犹太社团自卫武装“哈加
①
纳”的“洁净武装”(Purity of Arms)信条,对敌方军民奉行节制原则。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推出的名为《以色列国防军精神》的规范性文件,仍然将“洁净武装”
作为以色列国防军的重要价值观之一,要求士兵对敌作战时勇敢、坚定、尽责的同
时,遵守战争法精神和“洁净武装”价值观,在军事行动中将武力的使用限制在军
事必要的范围内,不对人(包括军队和平民)的生命、身体、荣誉和财产带来不必
②
要的伤害。
尽管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色列“反恐战”日渐趋向残酷无情,但从以色列自身
的视角来看,这总体上并非自外于“洁净武装”信条的“脱轨”。以色列“反恐”
规范的创制与以色列的“反恐”实践呈现为一种“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态势。
① “哈加纳”(Hagana)为以色列建国前主导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左翼势力所建的自卫武
装,建国后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主体,并在建国初期收编了犹太社团右翼势力的武装组织。关
于“哈加纳”等武装组织的发展和政策演变,可参见 Anita Shapira, Land And Power: The Zionist
Resort to Force: 1881-1948,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② Tzvi Hauser, “The Spirit of the IDF,” Azure, No. 5757, 1997, pp. 47-72.
· 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