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4期
P. 29
2019 年第 4 期
“基地”组织在网络聊天室、论坛上发布冗长的布道和声明,再到“基地”组织阿
(Inspire)。 当前“伊斯兰国”对
拉伯半岛分支制作并散播电子刊物——《启迪》 ①
网络技术的娴熟使用,包括制作《达比克》、《罗马》(Rumiyah)等电子刊物,在推
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极大地改变了先前恐怖
组织只是单向传播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促进了目标群众与恐怖组织的沟通。
②
一般而言,虚拟网络在行为激进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虚拟网络能传递恐怖组织的架构叙事。恐怖组织在网上频繁地发布电子刊物、电子
书籍、音频视频等吸引了目标群众的关注,并推广了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如“伊斯
兰国”向全球范围内的同情者和潜在支持者传递了“哈里发国”的相关信息,并通
过描述治下的“哈里发国”如何体面,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国家和阿拉伯政权的
替代性政治秩序。 第二,虚拟网络能提供上网的机会。这就使得个体能发现志同
③
道合者并与其互动,虚拟网络将这些人动员起来进行实际攻击。在聊天室和网站,
人们不仅能接收恐怖组织的架构叙事,还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与政治理想等,这
有助于他们形成一种想象的集体身份。第三,虚拟网络能提供相关信息。恐怖组织
往往会在网上发布如何获取与使用武器、如何采取行动以袭击平民、如何加入恐怖
组织等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可能不涉及极端主义意识形态,但其指向性十分明显,
即“教育”个体或群体如何从事恐怖活动。
除此之外,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也能传播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尽管这
些媒体机构并非有意支持恐怖组织,但它们却形成了相互提供给养的关系:媒体需
要戏剧性的、骇人听闻和令人惶恐的消息,用以吸引观众、听众和读者,以提高电
子媒体的排行和印刷媒体的发行量。恐怖组织则需要宣传其活动,以实现特定的政
④
治目标。 如九一一事件后,媒体加大了对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曝光度,除了
① Yannick Veilleux-Lepage, “Paradigmatic Shifts in Jihadism in Cyberspace: The Emerging
Role of Unaffiliated Sympathizers in Islamic State’s Social Media Strategy,” Journal of Terrorism
Studies, Vol. 7, No. 1, 2016, pp. 36-51.
② 对虚拟网络作用的归纳,参见 Michael King and Donald M. Taylor, “The Radicalization of
Homegrown Jihadists: A Review of Theoretical Models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Evidence,”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 Vol. 23, No. 4, 2011, p. 613。
③ Jad Melki and May Jabado, “Mediated Public Diplomacy of the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
The Synergistic Use of Terrorism, Social Media and Branding,”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Vol. 4, No. 2,
2016, p. 94.
④ [美] 布丽奇特·那克丝:《反恐原理:恐怖主义、反恐与国家安全战略(第 4 版)》,
陈庆、郭刚毅译,北京:金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75 页。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