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53
辽帝国的国家安全思想研究
央”“中央之城”“都城”“京师”“国中”“王畿”“天下中心”“中原及中原政权”
“汉族及汉族政权”等多种含义,也有“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
之”的文化含义。兴起于东北地区的契丹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辽帝国,即利用和发挥
了历史上比较宽泛的“中国”概念,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时期取“中国”的不
①
同含义而自称,形成了自己的“中国”观念。 又因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理
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又是政权概念,因此,契丹人的“中国”认同也就包
②
含有多方面的内涵,其自称“中国”则是认同的最高表现形式。
从传统部族制政权快速过渡而来的中央集权制王朝与伴随着民族崛起而不断
被强化的“中国”意识,正是辽帝国与中原王朝最重要的不同之处,这也就决定了
辽帝国关于国家安全的指导思想有别于中原王朝:对内辽帝国要调和各种矛盾,巩
固中央集权政治;对外辽帝国则要通过“中国”的塑造及认同来主导东亚国际秩序。
三 “因俗而治”与“一元两制”体制下的国家安全思想
与北宋相比,辽帝国境内南(农耕经济区,包括东北的渤海在内)、北(游牧
经济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明显差异,决定了国家内部的矛盾更具多样性
与复杂性。其中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矛盾,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方式间的矛盾、
契丹传统与汉化间的矛盾、民族矛盾等,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生产方式间的矛盾。
这种情况下,统治者采取了北、南两种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并存,共同发展的
③
④
政治方略,这种现象被元朝史官称为“因宜为治”、 “因俗而治”。 所谓“因
俗而治”即根据农耕和游牧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契丹、汉人统治集团不同的政治方
略,制定符合帝国境内不同政治经济形态的政治经济制度,以维护国家安全。当
然,辽帝国“因俗而治”政策的推行,也是有着强有力的中央皇权作为保障的。
⑤
这种“因俗而治”的政治经济政策,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一国两制” 或者“一
⑥
元两制”, 并奠定了辽帝国国家安全思想的政治经济基础。
① 赵永春:《试论辽人的“中国”观》,载《文史哲》2010 年第 3 期,第 78 页。
② 赵永春、张喜丰:《契丹的“中国”认同》,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 年第 1 期,第 71 页。
③ 脱脱:《辽史》卷 32《营卫志中》,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423 页。
④ 脱脱:《辽史》卷 45《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773 页。
⑤ 张博泉:《试论历史上的“一家两国”与“一国两制”》,载《史学集刊》1987 年第 4 期,
第 1 页。
⑥ 郑毅:《“因俗而治”与“胡汉一体”——试论辽朝“一元两制”的政治特色》,载《黑龙
江民族丛刊》2013 年第 6 期,第 76 页。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