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6期
P. 27
2019 年第 6 期
①
很强的国内政治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对安全环境进行分析时非常注重内
外安全的联动性,并且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动的密切加深,中国更加注重内外安
全环境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
二是坚持核心安全需求的底线,实现国家安全需求的稳定增长。从新中国安全
观的演变来看,安全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在固守国土安全、政权安全的核心
安全需求底线的基础上,中国的安全需求逐渐拓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
②
等诸多领域,实现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了非传统安全领域。 安全需求的增长是
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对安全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体现了安全主体从“国
家”“政府”向“个人”的拓展。当安全主体由“国家”或“政府”拓展到“个
人”,对于军事安全还是经济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会有所改变,随之改变的还有安全
③
维护手段的军事性还是经济性、武力还是和平方式等。 我们应注意到这种“安全
④
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国家实现安全的难度, 对安全统筹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资源,强化各种安全能力。对于中国的生存与发展而言,
国土安全和政权安全是底线所在,基于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安全的各种需求。随
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由生存利益转变为发展利益,国家安
⑤
全观也需要顺应形势进行调整。 随着国家战略能力的增强,为了更好地实现“人
民安全”,还需促进国家安全需求的稳定增长。
三是安全维护手段坚持以和为贵,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谋求文攻武备。在新中
国的安全观当中,一直秉持慎用武力的态度。从中国的安全实践来看,使用武力来
维护国家安全的频率有所下降,这实际上与中国国家安全观中对安全手段的认知演
变有关。在非常恶劣的国际安全环境当中,面临国土安全和政权安全的严重威胁,
中国更有可能采用比较强硬的军事手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
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
① Amitav Acharya, “Human Security: East versus West, ”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56, No. 3,
2001, p. 442.
② 刘跃进:《十四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与决定》,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学报》2010 年第 4 期,第 5 页。
③ Nick Ritchie, “Rethinking Securit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Defense and Security
Review,”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87, No. 2, 2011, p. 359.
④ 关于“安全化”的理解,刘跃进教授认为中英文对此存在差异。参见刘跃进:《“安全
化”还是“安全议程化”》,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5 期,第 41 页。
⑤ 张文木:《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拓展及其世界意义》,载《国际政治研究》2009 年第 4 期,
第 135 页。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