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6期
P. 8

新中国 70 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

            护安全的模式不断发生改变,非传统安全观念也逐渐形成。与传统安全观相比,非
            传统安全观对于安全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存在截然不同的认知。“非传统安全观认
            为,一是安全是普遍性的,是一种多边性质的安全。一国的安全与其他国家的安全

            不无关系;二是安全是合作性的,安全并无明显的敌方,获取安全的方式是合作而
            非竞争或对抗;三是安全是综合性的,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扩大到了经济、
            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多方面;四是安全感的获得重点是通过一定的组织、

                                                      ①
            机制和制度建设,而不是依靠实力的对比。”   总体来看,非传统安全观相对于传
            统安全观而言实现了扩展,显著体现在安全的威胁、对象、主体、领域和实现方式
                    ②
            等方面。   对于安全观类型,也主要依据这几个方面进行区分,不过更为重要的是
            把握安全观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规律。

                安全观并非静态,而导致国家安全观发生演变的原因相对多元复杂。李小华认
            为,战略文化、威胁平衡、意识形态和国际结构四个要素决定了安全观的变化方向
                    ③
            与速度。   周琪等则认为,国家实力、国际地位、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历
                                                                   ④
            史经验以及地缘条件等是导致国家安全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对而言,国际体系、
            国家利益、地缘政治、战略文化和安全实践是影响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因素。国际体系是
            国家安全观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国际体系反映了国家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影响着国
                                   ⑤
            家的安全认知与战略选择。  在不同的国际体系当中,由于所受到的体系压力存在差异,
            国家采取的安全战略也不尽相同。   安全利益是国家的首要利益,国家安全是所有国家
                                          ⑥
            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家安全观的构建过程中,生存安全的核心需求难以改变。
            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也是影响国家安全观的自然因

            素。国家的地理位置、形状与周边等地缘政治因素对于其安全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战略文化也是影响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发挥战略文化的



                ①  周丕启:《安全观、安全机制和冷战后亚太的地区安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
            年第 2 期,第 57-58 页。
                ②  杨光海:《安全观的演进:从传统到非传统的转变》,载《教学与研究》2008 年第 3 期,
            第 74-75 页。
                ③  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博士论文,2003 年,第 43-44 页。
                ④  周琪、付随鑫:《中美国家安全观的分析与比较》,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  年
            第 6  期,第 16 页。
                ⑤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0-71 页。
                ⑥  刘丰:《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57-59 页。
            · 6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