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1期
P. 102
国家维护能源安全手段的选择逻辑:产权制度的视角
①
等的替代性概念,要么被建构为包罗上述多种概念且面面俱到的复杂概念集。 实
际上,作为“安全”概念的分支,能源安全可以被视为能源体系易损性较低、抗损
能力较强的正常状态,其中该体系中主要行为体的各国政府和能源公司以适当的成
本出售、获取、分配能源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收益;诸如能源供应中断、能源
价格非正常波动等风险得到有效的管控或处置;资源可获性、运输可达性、可负担
②
性等安全价值能够得到满足和实现。 与之相对,能源体系易损性较强,抗损能力
较差的状态则可被视为“能源不安全”状态,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能源危机”状态,
后者肇始于重大风险的迅速扩散与处置失当。由于缺乏一以贯之的测量标准和有效
的测量指标,能源安全、能源不安全或者能源危机的状态需要通过观测能源风险是
否出现和扩散、能源体系主要行为体是否对此表现出忧惧或疲于应对、前述安全价
值是否无法得以实现,进而进行替代性的考察和识别。
本文着重考察了美国应对 1973 年石油危机与中国应对 2017 年天然气紧缺的行
动过程、行动特点以及行动差异。虽然两组案例并非源于同一场危机情境中,但两
国在经济体量、能源进口依赖程度、自助方式的必要性、所处的危机情境等多个方
③
面具有一致性或高度相似性。 亚当·普热沃斯基(Adam Przeworski)等提出的
“最相似系统”(Most Similar System)明显放宽了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
对比较研究中案例一致性的苛刻要求,为比较不同情境下的两组案例提供了方法论
④
上的支撑。 由此,本文基于“最相似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分别对上述美、中两
① 克里斯蒂安·文泽尔(Christian Winzer)的统计显示对能源安全的主流定义有 36 种,而
洪明华(Ang Beng Wah)等人对从 2001 年至 2014 年的 104 份重要研究中归纳出了 83 种对能源
安全的不同定义,参见 Christian Winzer, “Conceptualizing Energy Security,” Energy Policy, Vol. 46,
No. 7, 2012, pp. 36-48;B. W. Ang, W. L. Choong and T. S. Ng, “Energy Security: Definitions,
Dimensions and Indexe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 Vol. 42, No. 2, 2015,
pp. 1077-1093。鉴于能源安全这一概念的使用颇为混乱,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领域最顶尖的学术
期刊 Energy Policy(《能源政策》)甚至推出一期特刊,专门探讨能源安全的概念及内涵,具体内
容详见该刊物 2010 年第 4 期的系列文章。
② 该定义主要参考了戴维·鲍德温(David A. Baldwin)对“安全”概念的界定和所构建的
安全分析框架,详见 David A. Baldwin,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 1,1997, pp. 5-26。另见 Aleh Cherp and Jessica Jewell, “The Concept of Energy Security:
Beyond the Four As,” Energy Policy, Vol. 75, No. 12, 2014, pp. 415-421。
③ 加里·金(Gary King)等指出案例的“同质性”虽然对于因果分析颇为重要,但是其很
少真正出现于现实世界,因而研究者可以将“同质性”的要求放宽为“同效应”。参见 [美] 加
里·金、罗伯特·基欧汉、悉尼·维巴:《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陈硕译,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76-80、88-91 页。
④ Adam Przeworski and Henry Teune, The Logic of Comparative Social Inquiry,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1970, pp. 31-35.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