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2期
P. 132
太空安全秩序构建中的体系压力与战略指向
①
②
球协定》(1984 年)。 此外,还包括《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通过的相关决议, 以
③
及一些涉及太空活动的相关国际协定。 作为规范太空安全秩序的战略文化因素,其
确立起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平等共有原则、和平利用原则、国际责任原则、资源分
配原则等,已外化为当前构建太空安全秩序不可忽视的前提要素,这些影响深远的规
范和解决冲突的惯例,影响着国家太空安全决策者的认知取向。
(二)国家间太空安全决策的效率竞争型社会化
由于太空力量在国家安全领域与日俱增的战略意义,在国家安全互动中,国家
太空安全决策除了受决策者对国际体系层面安全压力的接收、认知影响外,还受到
战略协调、国家互动情势以及政治过程的综合作用。“当今国际政治基本的时代特
④
征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各地更为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通过市场机制对各种资源禀赋进行最优配置,充分发挥各自比较利益
优势。航天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前沿的集成体现之一,“实质是通过全球进入和全球
⑤
存在快速、同步地影响地面活动。” 从技术本质上看,应是助推全球化的重要力
量。但由于以航天技术作支撑的太空力量作为内嵌于国家力量体系中的新型力量,
它在国家安全互动中的战略意义,加之太空作为典型的全球公域、存在诸多特殊位
置点、具备高远位置、无疆域性和真空的环境特征,进一步放大了其安全功效。因
此,各太空国家加大了对有关太空力量建设方面的严格保密做法。当生存与安全忧
① 上述条约确立了人类太空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初步建立了四项基本太空法律制度:太
空物体登记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太空营救制度和国际合作制度。
② 《联合国宪章》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法律,也是各国在太空活动的基本原则。联合
国还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包括:《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1963 年),《各
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1982 年)、《关于从外层空间遥感
地球的原则》(1986 年)、《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1993 年)、《空间千年:关于
空间和人的发展的维也纳宣言》(1999 年)、《联合国空间碎片减缓指南》(2007 年)等。
③ 主要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 年)、《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
的公约》(1974 年)、《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改变环境的技术的公约》(1978 年)、《国
际无线电规则》(1995 年修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1987 年)、《防止弹道导弹扩散的海牙
行为准则》(2002 年)、《国际电信联盟公约》(1992 年签订,1994 年生效)等。另外,还有一些双
边、多边或区域性协定。如美国和苏联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
1972 年签署,2001 年美国宣布退出)、《建立欧洲空间局公约》(1980 年)、中美《关于卫星商业发
射服务的协议书》(1988 年) 、《加拿大、欧空局成员国、俄罗斯联邦、美国政府间关于民用国际空
间站合作协议》(1998 年)、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伊朗、秘鲁、蒙古国、巴基斯坦和泰
国等国家签署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公约》(2006 年)、美国和俄罗斯签署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2010 年)等。
④ 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主编:《政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279 页。
⑤ [美] 斯科特·梅斯纳:《从海洋到空间:空间力量理论的思想渊源》,载杨乐平、彭望琼
编译:《空间力量理论与战略研究文集》,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108 页。
· 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