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2期
P. 94
大国北极博弈与中国北极能源安全
资源稀缺的日益凸显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世界各国能源获取的渠道由地
表转向地下,由温热带转向极地,甚至由地球转向外太空。其中,北极地区丰富的能
①
源、矿产、渔业等资源和巨大的战略价值,使各国,尤其是大国 争相单独或联合出
台政策主张。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身份的不同和战略追求的各异,使得各国在涉及北
极事务的协调上存在着巨大而复杂的矛盾。从根本上讲,近几十年来在北极地区展开
的“圈地运动”,是各国围绕其公共属性和私有属性的界定问题展开的拉锯战。在这
场争夺战中,利益诉求的重合与龃龉,决定了国家间政策的迎合与相悖,而法理与权
力的配合或相斥,则映射出国家实力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复杂辩证关系。
当前,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也取得了较
大进展。然而,北极地区复杂的博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冰上丝绸之路”
的开放性和顺利推进。在推动这一包容互利的合作倡议的过程中,作为“非北极国
②
家” 的中国不仅面临着与谁合作、如何合作的问题,更要考虑如何应对风险、最
大程度保障北极能源的安全乃至未来在北极更为广泛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作
为一个“域外”国家,北极能源安全的维护不仅取决于中国以何种方式介入北极事
务,也取决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举措的契合程度。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是:
如何在众多倡议、政策和战略中,在凸显中国政策的开放包容的同时,尽可能避免
遭到其他国家或组织的排挤,从而为维护能源安全、拓展能源进口渠道打下基础。
一 北极能源状况与各方的北极能源利益声索
在讨论北极地区的能源状况之前,有必要首先厘清“北极”这一概念。一般来
讲,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带等,总面积约 2 100
万平方千米,涉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北极圈未穿过丹麦本土但穿过格
③
陵兰岛)、芬兰、瑞典、挪威和冰岛 8 个环北极国家。 美国地质调查局曾对北极
地区常规油气勘探的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主要是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两地内的区
① 针对“大国”这一概念,有必要作出三点说明:一是从体量和实力上来看,欧盟作为重
要的国家联合体和国际行为体,其影响力应与美俄等其他大国等量齐观;二是本文将在北极圈以
内的国家,即在北极领土主权等方面有着重要权益主张的“小国”视作“大国”,如挪威、冰岛
等;三是在北极开发中起步较早并在当前对北极事务较为关注的“近北极国家”,也被本文视作
“大国”,如韩国等。总而言之,“大国”是基于地缘位置、综合实力和意愿三者综合考量而得
出的定义。当然,这一定义并非具有普适性,其原因在于笔者案例选取的倾向性。
② 也有论者从宏观概念入手,将中国视为“大北极”国家网络中的成员之一,参见李振福:
《大北极国家网络及中国的大北极战略研究》,载《东北亚论坛》2015 年第 2 期,第 31-44 页。
③ 卢景美、邵滋军等:《北极圈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载《资源与产业》2010 年第 4 期,
第 29-33 页。
·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