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3期
P. 152
生物多样性议题安全建构的碎片化
①
国际关系的主要议题之一。 传统的安全理论难以解释全球环境政治,因此超越国
②
家为中心的生态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学界。 传统安全理论的批判性研究获得中国安
③
全学界的关注。
中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现实性和严峻性以及气候安全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负
④
面影响。 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多方面影响,包括环境安全、
⑤
粮食安全、水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和主权安全等。 中国高度重视环境问题
带来的客观威胁和政策挑战。进入 21 世纪,中国生态环境议题开始实现安全化。
中国环境安全化可以总结为三条路径:传统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
⑦
境。 2014 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生态安全”的概念纳入其中。
⑥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非政治化阶段
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层面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安
全认知不断深化。物种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种类的丰富和多样性。遗传是指具
有实际和潜在价值的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遗传材料和资源。生态系统是指动
⑧
物、植物和微生物群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动态复合体。
在非政治化层面和阶段,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讨论主
要集中于学术界和媒体报道等平台。物种多样性的学术研究受到中国学界的相对重
视,包括社会科学学界的关注。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相较于遗传多样性明显逊色。核
心期刊的文章数量显示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绝对主导地位(参见表 3)。但是在中
文社会科学(简称“社科”)核心期刊当中,物种多样性的文章数量高于遗传多样
性的相关文章。物种多样性的社科研究相对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和《环境保护》等跨学科期刊被归类在社科研究领域,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在
① 邝杨:《环境安全与国际关系》,载《欧洲》1997 年第 3 期,第 25-33 页。
② 郇庆治、李萍:《国际环境安全:现实困境与理论思考》,载《现代国际关系》2004 年
第 2 期,第 17-22 页。
③ 李建福:《环境安全研究范式:内容与比较》,载《太平洋学报》2018 年第 5 期,
第 5-19 页。
④ Duncan Freeman, ‘‘The Missing Link: China, Climate Change and National Security,’’ Asia
Paper: Brussels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Vol. 5, No. 8, 2010, p. 3.
⑤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0 年版。
⑥ 李志斐:《环境安全化路径分析与治理体系构建》,载《教学与研究》2011 年第 1 期,
第 63 页。
⑦ 齐琳:《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的安全化进程》,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6 年第 4 期,
第 2-8 页。
⑧ 《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files/cbd.shtml。
· 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