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4期
P. 135
2020 年第 4 期
查总结,加快开展生物安全军民融合战略设计,推动生物安全布局由以往的条块分
割布局、自发独立推进,向统一规划设计、联合系统推进的轨道转变。
第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谋划国际生物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围绕新兴生物
科技发展战略主动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凝聚国际社会的战略共识,坚持系统性思维、
复杂性思维、演化性思维,善于寻求国际社会“大家庭”的最大公约数,也敢于寻求
必须突破方向的最小公约数。保持科学理性和清醒,坚持创新话语互鉴,在对话、交
流、交锋和交融中,以及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物多样性
公约》《禁用改变环境技术公约》《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 1540 号决议》《国际卫生条例》
《全球卫生安全议程》等国际条约履约、计划落实上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三)深化国家生物安全治理的若干举措
顺应科技变革大趋势、顺应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模式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
理主体转变、强制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行政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以及封闭治理向
①
开放治理转变的四大转变, 原有的生物科技产品监管模式、研发管理模式、进出
口监管模式、公众参与模式等都可能不再完全适用,国家生物安全治理宜同步变革。
第一,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渠道及其代表性。创造对话平台,改进与学术界、
产业界、金融界、社会机构和 DIY 群体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和互动。在国家
科技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侧重支持生物安全领域跨学科合作,包括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合作。与生物安全协会、专业委员会合作,提高对技术融合如
何影响生物安全和更广泛的生物风险的认识;编写关于风险缓解机制的信息材料、
专著和培训课程,例如出口管制、网络生物安全等。推动行业自律和合规,促进生
物安全意识和投融资机制创新。
第二,有序引入更多适宜的治理工具。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制度、监测预警
制度、联防联控制度、标准制度、名录清单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信用
管理制度、应急预演和救援制度、生物及其制品进出口的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
国家信息交流与生物安全资料交换制度、生物安全的国家报告制度等,划定法律边
界,规定法定资质,明确法定程序,开展规范衔接,强化法律执行,为全面提高国
②
家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奠定规范体系基础。 适应技术变革,建立生物技术产品与
① 李文良:《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研究》,载《国际安全研究》2019 年第 3 期,
45 页。
② 常纪文:《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载《学习时报》2020 年 2 月 17 日,
第 1 版。
· 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