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6期
P. 55
2020 年第 6 期
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成绩,把重点转向中国对未来国际秩序、价值观等的“认
同威胁”,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和价值观,是对整个世界秩序和国
际体系的“威胁”。当中国国内出现一点问题或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碰到
一些问题时,这些话语经常被无限放大,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影响了世界对
中国的客观认识。
2. “中国强硬论”
中国面临的第二类话语压力是“中国强硬论”。随着中国的崛起,尤其是 2008
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成功举办 2008 年奥运会和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后,
在世界舆论中出现了“中国强硬论”,认为中国越来越强硬,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真的
变为一个强硬国家。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中美共治”(G2)概念
以及美国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等人提出的“中美共同体”
或“中美国”(Chinamerica)概念更是给人以中国要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感觉。但是,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中国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者层面都没有接受这些概念。美国
哈佛大学教授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针对“中国强硬论”进行了专门研究。
他对比中国政府在 2010 年前后对于南海问题、美对台军售、气候变化等具体问题的
表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实际上西方国家所强调的“中国强硬论”并不成立,中
①
国在这些具体问题上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有些领域甚至更加温和。
而叶必扬(Björn Jerdén)则以《中国强硬论叙事:为什么错了但是仍有这么
多人接受》为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强硬论”是在特定的话语内的一种主体间
②
性认识,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现实,而不是客观现实。 但是,这种强硬论迎合了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视域下权力转移、结构性冲突等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实际强化
了中美之间的安全困境,忽视了中国政策中很多受中国文化、中国外交实践影响
而坚持的和平、合作传统,也加深了世界对中国的误读。
3. “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
中国面临的第三类话语压力是围绕南海问题美国提出的“中国威胁南海航行
自由”。实际上,这一词语在 2016 年已成为中国所面临的一场话语危机。从 2015
年开始,美国加大在南海的军事存在,选边态度明显。中美关系围绕南海问题话
① Alastair Iain Johnston, “How New and Assertive Is China’s New Assertivenes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7, No. 4, 2013, pp. 7-48.
② Björn Jerdén, “The Assertive China Narrative: Why It Is Wrong and How So Many Still
Bought into It,”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7, No. 1, 2014, pp. 47-88.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