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32
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与评估
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加深和大国关系对抗性的持续增强,加强
全球金融治理、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更加突出。
但是,在诸多相关研究中,国际金融安全观的内涵、形成和演进等并未得到应
有的关注和研究。与传统安全概念一样,国际金融安全也具有主客交融的属性,即
国际金融安全不仅涉及国际金融体系面临的客观威胁,而且与国际金融体系内主流
①
的威胁认知有关。 国际金融安全状况无法独立于国际金融安全观,任何对国际金
融安全的操作性定义和理解都建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安全观基础上。然而,既有国
②
际安全和全球金融治理研究大多聚焦于国际金融安全的物质基础, 对其观念基础
和演进的讨论相对匮乏,因而难以建立起对国际金融安全的系统性理解。鉴于此,
本文首先尝试定义和解释国际金融安全观。
国际金融安全观不仅是理解国际金融安全概念和现状的关键,也是塑造全球金
融治理体系的重要因素。金融观念具有为金融监管提供理论指引和操作方案的功
③
能, 因而国际金融安全观的内容能够塑造全球金融治理的实践路径,进而影响国
际金融体系的安全状况。此外,国际金融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话语领域
④
(discursive domain),其形态受到体系内的观念建构和话语实践的影响, 因而国
际金融安全观的演变具有驱动国际金融体系变迁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转型的作用。
鉴于上述国际金融安全观的实践意蕴,厘清其演进轨迹,不仅有助于系统地认识全
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发展史,而且能够为评估全球金融治理的现状和推动其改革提供
有益的启示。因此,在界定国际金融安全观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分析框架,
梳理自二战结束以来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历程,并对当前国际金融安全观的现状
进行评估。
① 关于安全和经济安全概念的主客交融属性,参见 Arnold Wolfers, “‘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ous Symbo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67, No. 4, 1952, pp. 481-502;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Colchester: European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Research Press, 2007, pp. 189-216。
② 例如,经济和金融学中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比较政治经济学中关于金融危机的政
治经济学研究、国际关系学中关于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研究等。
③ Mark Blyth, “The Political Power of Financial Ideas: Transparency, Risk and Distribution in
Global Finance,” in Jonathan Kirshner, ed., Monetary Orders: Ambiguous Economics, Ubiquitous
Politic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244.
④ Marieke De Goede, Virtue, Fortune and Faith: A Genealogy of Finan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5, pp. 1-20.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