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2期
P. 111

2022 年第 2 期


               多见。本文尝试从“复合身份政治”的新视角,考察“阿拉伯之春”爆发十年来,
               西亚伊斯兰大国如何在战略博弈过程中,以多重身份为纽带和动员手段,参与阿富
               汗安全事务,形成族群—教派共同体、区域治理共同体以及与大国的安全共同体。


                     二   西亚伊斯兰大国参与阿富汗安全事务的新视角



                   西亚伊斯兰大国参与阿富汗事务,可以从权力、制度和身份三个角度进行考察。
               第一个视角从国家追求安全和利益的逻辑出发加以考察;第二个视角从国家建立国
               际制度的动因出发加以研究;第三个视角从国家寻求集体归属的需要出发加以分析。
               “复合身份政治”尝试把三者结合起来,探讨一种融合模式。

                  (一)国际关系中的复合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是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研究
               的重要命题。在政治学领域,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研究了

               民众如何在社会运动中强调自己的族群身份,并在选举政治中通过身份获得政治权
               力。   在政治学视阈下,身份政治往往与特定政党、派别、女性、少数族裔的政治
                   ①
               地位以及民粹主义相关联;   在社会运动研究领域,集体身份政治又是研究文化多
                                       ②
               元主义的重要命题。
                                  ③
                   本文在政治学视阈下政治组织和社会族群理论的“身份政治”基础上,   提出
                                                                                   ④
               了国际关系视阈下的“复合身份政治”(Complex  Identity  Politics)概念。复合身
               份政治系指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把身份作为政治动员的工具,根据合作对象、合

               作领域与合作目标的需要,选择特定的身份,形成议题联系,构建族群—教派共同
               体、区域治理共同体以及与大国的安全共同体,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发展
               利益。   从定义可以看出,像国内政治派别和社会群体一样,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也
                     ⑤

                  ①  弗朗西斯·福山:《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刘芳译,中译出版社 2021 年版。
                  ②  Joan W. Scott,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The Identity in Question, Vol. 61,
               No. 2, 1992.
                  ③  P. G. Klandermans, “Identity Politics and  Politicized Identities: Identity Processes and  the
               Dynamics of Protest,”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 35, No. 1, 2014, pp. 2-3.
                  ④  闫伟:《身份政治与阿富汗国家建构的难题》,《当代世界》2021 年第 10 期。
                  ⑤  “议题联系”是博弈论的重要概念,系指国际合作方同时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形
               成共同关切与互补利益,以寻求共同解决。参见 Paul Poast,  “Issue  Linkag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Peace Science, Vol. 30,
               No. 3, 2013。
                                                                                    · 109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