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2期
P. 42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下的中美关系 50 年

            什和奥巴马政府基本是在跟随克林顿政府的战略逻辑,区别主要在于政策和程度。按
            照这一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及中国的频率从 2015 年前后开始重新上
            升,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 2021 年,尚不能判断何时会到达顶点。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第一,美国对华战略正在经历第二次重构,进入以“争胜”为目标的第三阶段。第二,
            这一重构实际上是从 2015 年前后就已经非常显著地开始了。也就是说,此轮重构并非
            由特朗普政府开启,而是在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就已经开始。我们将第二、第三阶段

            的区分节点定在 2017 年,只是因为在战略文件的表述层次上,2017 年是一个标志性
            的节点,但是重构的“车轮”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启动了。第三,现阶段可能仍然
            处于这一重构的上升期,未来提及中国的频率何时见顶目前还难以预测。至少,目前
            第二次重构的强度尚未达到第一次重构最高峰(1998 年)的水平。一旦观察到频率下

            降,我们或许可以认为,美国这一轮对华战略调整已经基本到位。
               (四)美国对华战略中的一些基本议题、基本提法往往超越某一届政府,具有
            较强的延续性

                 从议题角度看,有三个议题十分有趣,值得关注。一是意识形态。中国方面多
            年来一直认为美国对华战略中包含着较强的“和平演变”等意识形态成分。美国战
            略界则常常否定这一说法。美国的一些 “中国通”近年来反复宣称美国当年的“接
            触”战略并不包含期待中国发生政治变化等内容。然而,从本文分析的文本和政策

            看,美国两党历届政府都或多或少地强调要“改变”中国。从尼克松的“中国必须
            改变”,到克林顿的期待“接触”带来中国的自由化、市场化,到小布什、奥巴马
            期待“接触”限制和改变中国的对外行为,再到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直接

            攻击,50 年来美国历届政府的说法有差别,强度有差异,但将中国看作一个有待
            改变的“他者”是没有变化的。二是军事和核力量。从尼克松 50 年前重新审视中
            国开始,到当前的拜登政府,中国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核战略始终在美国国家
            安全战略中占据着稳定的位置。这说明,从国家安全战略视角看,中美作为两个军

            事大国和核大国,是中美关系最根本的属性之一。三是科技出口管制。这一问题在
            过去 50 年间一直作为中美关系的“晴雨表”而存在。当中美关系改善时,美国对
            华技术和产品输出就会“松绑”。例如 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持续放松相关管

            制。当中美关系恶化时,美国就会收紧对这一领域的管制。例如 1989 年之后以及
            2018 年之后。这一领域在过去 50 年中都是对中美关系变化最为敏感的议题。
                 从思想流派、术语概念的角度看,虽然尼克松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大师”,但
            是尼克松政府也十分强调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尼克松在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之

            · 40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