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44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虚假信息研究
假象,试图炒作民意,绑架政府决策,破坏政治稳定。 实际上,西方将虚假信息
①
视作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分散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istraction),通过利用并放
大对象国社会中已有的脆弱、不满和分歧,达到引燃社会矛盾、危害政治稳定的目
的。 自冷战以来,美国广泛利用广播、传单和书籍等传统媒介对外发动虚假信息
②
攻势,以“输出民主”甚至策动“颜色革命”。如今,美国积极利用信息科技发展
的先发优势,开展对外网络虚假信息攻势。例如,美国国际媒体署(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 《2018—2022 年战略计划》将中国定为“战略对象国”,从电台广
③
播转向网络传播,并开设普通话、粤语、藏语、维语等项目。 “自由亚洲电台”
④
还发起“灰犀牛”系列节目,宣扬“仇汉”“疆独”“藏独”“港独”等有毒思想,试
图通过散布涉华虚假信息达到破坏中国社会凝聚力,甚至煽动暴乱、颠覆政权的目
的。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恶意行为体肆意在中国境内散布涉疫虚假信息,试图
⑤
兜售恐惧,撕裂舆论,激起对立,以动摇中国社会稳定,危害中国政治安全。
3. 虚假信息恶化国际环境并危害国家利益
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国家利益是传统安
全的重要内容,关乎国家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海洋权益及边疆边境安全等。随着
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信息空间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
“新疆域”,虚假信息也成为国家间信息战、舆论战、心理战甚至“混合战争”的重
要工具。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反谣言网站 Snopes 调查发现,美国政客大肆传播
⑥
所谓“武汉实验室泄露”虚假信息,并由此贩卖“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
国赔偿论”等负面涉华论调,经由媒体的推动,这一“阴谋论”得以从边缘网站进
① 罗昕:《计算宣传: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舆论新形态》,《学术前沿》2020 年第 15 期;
Thomas Zerback et al., “The Disconcerting Potential of Online Disinformation: Persuasive Effects of
Astroturfing Comments and Three Strategies for Inoculation Against Them,” New Media & Society, Vol.
23, No. 5, 2020。
② US Department of State, “Mass Distraction: Foreign State-Sponsored Dis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March 2019, p. 26.
③ 美国国际媒体署,原称为美国广播理事会(U.S. 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
④ 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 “BBG Strategic Plan 2018-2022: Information Matters:
Impact and Agility in U.S. International Media,” February 2018, https://www.usagm.gov/wp-
content/uploads/2018/02/BBG-Strategic-Plan-2018-2022_FINAL.pdf, pp. 16-17.
⑤ 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 “Radio Free Asia Video Series Wins National Murrow Award,”
October 13, 2020, https://www.usagm.gov/2020/10/13/radio-free-asia-video-series-wins-national-murrow-
award/.
⑥ 赵懿黑:《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对华的“混合战争”威胁》,《国际关系研究》2021 年第 5 期。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