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49
2022 年第 3 期
刀》杂志上刊登联名签署的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抗疫努力,谴责关于新
冠肺炎病毒的虚假信息和“阴谋论”制造恐慌、谣言与偏见,损害全球共同抗击疫
情的努力。 但是,虚假信息的泛滥已毒化国际舆论空间,引发了“以牙还牙,以
①
眼还眼”的虚假信息“军备竞赛”,恶化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
综上所述,全球虚假信息泛滥是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虚假信息在社会
需求及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涌现,而虚假信息泛滥又会加剧社会不安、偏见和分裂,
制造出更多对虚假信息的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威胁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和平稳定。
(三)虚假信息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
虚假信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具体形态和特征会随
着信息传播载体和手段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未来,随着新一轮信息革命深入发展、
商业利益强力驱动及世界格局深刻变化,虚假信息将对国际社会构成更加隐蔽、严
峻且复杂的安全危害。
1. 科技企业对信息的垄断促使虚假信息“聚合化”
互联网 1.0 时代前所未有地颠覆了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失去主导地位,网
络信息传播开启“去中心化”。到了互联网 2.0 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
普及,信息从单向传播转向人际间双向甚至网络化传播,信息传播进一步“碎片化”。
随着互联网迎来 3.0 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加速发展,信息垄断恐再次形
成,信息传播可能出现“再中心化”的趋势。 当前,美国四大科技巨头掌控了全
②
球大量信息,但由于美西方秉持“网络自由”原则,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缺乏监管,
高科技企业对信息数据的垄断会放任虚假信息肆意传播。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深
入发展,少数科技企业将聚集全球多数的数据和信息,而基于深度伪造、虚拟现实、
机器学习等技术,虚假信息的生产将足以以假乱真,虚假信息的传播也将更加隐蔽、
更加精准、成本更低。 正如福柯所说“话语即权力”,科技企业的信息垄断给予
③
其左右信息获取和诠释的权力,得以操纵主流民意并“制造共识”。例如,近些年,
推特、脸书、优兔等美国社交媒体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以散布涉疫、涉港、港疆等
① Charles Calisher et al., “Statement in Support of the Scientists,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of China Combating Covid-19,” The Lancet, Vol. 395, No. 10226, 2020, pp. e42-
e43.
② 韩云杰:《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网络传播基本特征与秩序构建》,《中国出版》2021 年第
21 期,第 31-35 页。
③ Samuel Woolley, The Reality Game: How the Next Wave of Technology Will Break the Truth,
New York: PublicAffairs, 2020, p. 9.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