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50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虚假信息研究
“虚假信息”为由,肆意封禁和删除大量中国账号,但放任恶意抹黑中国的谣言和“阴
谋论”充斥网络空间。从这个趋势可见,科技企业的信息垄断会促使虚假信息从“碎
片化”向“聚合化”方向发展,严重毒化全球信息环境和舆论生态,拉大全球信息
鸿沟。
2. 商业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催生虚假信息“产业化”
2016 年美国大选中爆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利用不当泄露的
数千万计脸书用户数据,精准投放虚假信息,试图操纵美西方选举。 剑桥分析丑
①
闻揭露出虚假信息制作已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所谓“巨魔农场”(troll farm
或 troll factory)也浮出水面。如今,全世界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的黑公关(black PR
或称 dark PR)公司,催生出一条虚假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产业链。牛津大学计算式
宣传项目的研究报告指出,虚假信息已经趋向产业化,2020 年从事虚假信息的企
业比 2019 年增加了近一倍。 《纽约时报》也报道了虚假信息“影子产业”正急
②
剧扩张,取代了传统的情报行业,为客户提供在特定对象市场传播虚假信息并投射
影响力的服务。 这些公司按照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虚假信息策略,利用数据挖掘、
③
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等,获取并分析海量潜在对象的数据信息,建立庞大的机器
人“水军”(bots),在互联网上精准投放极具煽动性、迷惑性和争议性的虚假信息
进行“网络钓鱼”(internet trolling),以操控民意并推进特定议程。未来,信息技术
革新将进一步推动虚假信息产业发展,尤其在西方社会政治极化和资本逐利驱使下,
虚假信息产业将积聚庞大的资本投入和从业人员,并形成严密的黑色利益链,通过
类似洗钱的“信息洗白”(information laundering)方式,将虚假信息传入主流舆论
中,更加专业、隐蔽和复杂。
3. 国际权力格局的深刻变革推动虚假信息“武器化”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S. Nye)曾预言
信息时代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将进一步深化,权力将由受信息操控的相对脆弱性
① Nicholas Confessore, “Cambridge Analytica and Facebook: The Scandal and the Fallout So Far,”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4,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18/04/04/us/politics/cambridge-
analytica-scandal-fallout.html.
② Samantha Bradshaw, Hannah Bailey and Philip N. Howard, “Industrialized Disinformation:
2020 Global Inventory of Organized Social Media Manipulation,” 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Research
Project, 2021.
③ Max Fisher, “Disinformation for Hire, a Shadow Industry, Is Quietly Booming,”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25, 202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25/world/europe/disinformation-social-media.
html.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