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58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虚假信息研究


            键性作用,推动国际社会在这一领域的对话、协调、合作,积极参与建设与完善
            信息空间领域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三要提供虚假信息治理的公共产品。可鼓
            励政府机构、民间组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设国际性的“事实核查”网站。可

            建立针对虚假信息的跨学科研究机制,探索虚假信息的形成机理、国际影响和
            应对之策,尤其要广泛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打破美西方在虚假信息
            研究领域的垄断地位。


                                              结  论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安

            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叠加震荡,对国家安全构成复杂多元的挑战。
            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匿名性给虚假信息提供了土壤,尤其是社交媒体的
            繁荣给传播和放大虚假信息创造了丰富的工具和平台,虚假信息的数量及其传播的

            速度、广度、烈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暴增局面,国际社会迎来一轮“虚假信息爆炸”
            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抗击疫情、经济复苏、保障民生等方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但“虚假信息疫情”也将虚假信息引发的安全危害全方位暴露在国
            际社会面前。围绕乌克兰危机爆发的虚假信息战,凸显出当前西方将虚假信息政治

            化、武器化的倾向。未来,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及互联网 3.0 时代的到
            来,信息传播将以更快速、更广泛、更新颖的方式不断革新,虚假信息治理的紧迫
            性、挑战性将进一步凸显。面对日趋严重的虚假信息安全威胁,中国亟须深化对虚

            假信息现象、原因和影响的认知,强化虚假信息治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维
            护国家安全。国际社会也亟待摈弃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正视虚假信息是
            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种新兴复合型安全威胁,探索防治虚假信息的协调与合作,
            加强全球虚假信息治理。

                                                               【收稿日期:2021-11-02】
                                                               【修回日期:2022-01-19】
                                                                  【责任编辑:齐   琳】











            · 56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