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6期
P. 35

2022 年第 6 期


               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动因之一,但并非对后者起着决定性作用。除了拜登本人的战略
               思维倾向,国内与国际结构力量的干预作用,以及安全政策团队对总统理念的输入
               程度和输出效果,都应纳入对美国安全战略决策及其影响的思考。拜登具有反映美

               国主流安全理念的动力和能力,并能够有效地将个体信念传输到政策文本中。本文
               通过构建领导人战略决策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拜登个人信念以及美国政府对俄、
               对华政策的比较研究,分析和验证了这一结论。

                   论文的理论价值如下。其一,本文提出了分析领导人安全战略思维的抽象框架,
               并设置了具体概念指标。既有文献更为关注非人格化行为体(如国家)的安全观,
               对于个体的安全思维缺少系统论述。本文基于这一框架对拜登安全战略信念进行了
               深入分析。其二,本文进一步提炼出,领导人所受的外部约束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

               性,是限定其战略影响力的条件变量。作为分析个案,拜登的安全理念具有深度输
               出到国家安全政策中的动力。
                   论文对领导人安全战略观念的研判和分析,对于预测当前的中美关系具有实践

               意义。理解美国总统的安全观与其决策环境,意味着可以深入分析美国政府安全战
               略的制约因素与推进动力。通过对拜登安全思维及其战略效应机制的分析,本文得
               出了针对拜登总统个体决策偏好、影响美国安全战略实践、未来美国安全战略演进
               趋势以及未来可能的重点冲突议题与美方策略选项的推论。上述分析结果厘清了拜

               登政府的核心战略意图,也为思考如何更细致地处理中美战略沟通问题、管控战略
               竞争烈度、促进两国关系良性互动提供了依据。
                   在与拜登政府战略互动时,中国尤其要关注在价值观等低安全领域可能的激烈

               冲突,从而将战略竞争限定在特定限度内。同时,基于本文对拜登安全观的分析,
               可以对其固有安全信念、或是有意投射的动员性话语加以区分,进而采取具有差异
               性的策略回应。另外,中国应高度警惕拜登在其他议题上泛化中国带来“安全威胁”
               的战略思维,在拜登政府尚未出台对华政策文件的窗口期,需保持战略沟通渠道通

               畅,并明确释放本国利益底线与竞争限度认知,避免因“议题联系”而在非传统安
               全议题或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
                                                                 【收稿日期:2022-06-20】

                                                                 【修回日期:2022-07-25】
                                                                       【责任编辑:齐琳】






                                                                                     · 3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