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5期
P. 139
2023 年第 5 期
司而不是个人手中,转让机制缺乏制约性和强制性,条约往往比较抽象笼统,由此
①
难以支撑气候技术转让。 此外,低碳技术专利政策也是气候治理的重要一环,学
者们认为应该拓展全球技术专利合作,对低碳专利进行审查配置,为低碳政策提供
更为广泛的专利政策支持。 ②
在权力路径方面,学者们将技术视为权力的基础。首先,传统的气候研究往往
将非传统安全问题想象为“自然而然的合作空间”,然而主权国家在面对非传统安
全问题治理时往往会经历复杂的博弈过程。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导者是政府,而技术
的所有者和治理的执行者是企业。对于企业而言,经济利益往往是核心目标,而技
术优势则是高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对于政府而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既需要
平衡多种气候参与者的利益,也需要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维持本国气候技术优势,获
取更多国际权力。因此,技术具有两种性质——为全人类服务的公共性和为国家、
企业谋取利益的工具性。其次,当前国际气候技术治理呈现出高度分散化的态势,
核心原因在于各国将气候技术视为国际领导力的基石,各大国追求领导力建立在自
身利益的偏好基础上,而非以解决气候问题为导向。 无政府状态与国家以自身利
③
益为核心这两个要素总是影响着全球气候治理,“人类共同的威胁”无法战胜权力
政治,全球气候治理总是充斥着大国间的权力竞争。 国家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时
④
既要考虑责任分配是否得当,也要衡量参与气候治理是否符合国家利益。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治理的领导权问题摩擦不断。 再次,对于小国而言,气候
⑤
问题上的“搭便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变过程需要付出
① 马忠法:《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完善》,《法学家》2011 年第 5 期,
第 122 页;马忠法:《气候正义与无害技术国际转让法律制度的困境及其完善》,《学海》2014
年第 2 期,第 151 页;Guiyang Zhuang, “How Will China Move towards Becom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16, No. 3, 2008, p. 103。
② 朱雪忠、柳福东、文家春:《基于低碳发展的专利政策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1
年第 6 期,第 120 页。
③ 邹雨佳:《分力还是合力:气候治理“领导力多元化”的根源与应对》,《阅江学刊》
2023 年第 2 期,第 85 页。
④ 李彦文、李慧明:《全球气候治理的权力政治逻辑及其超越》,《山东社会科学》2020 年
第 12 期,第 168 页;郇庆治:《“碳政治”的生态帝国主义逻辑批判及其超越》,《中国社会
科学》2016 年第 3 期,第 24 页。
⑤ 赵蓓文:《新形势下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困局与中国方案》,《世界经济研究》2022 年
第 8 期,第 3 页;Alief A. Rezza, “A Meta-analysis of FDI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20, No. 2, 2014, p. 16。
·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