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5期
P. 65

2023 年第 5 期

               盟管理和遏制中国的成本,规避单边行动的代价并以“集体力量”威慑和制衡中国。
               追求“多极化”的区域大国和中等强国,既想通过借力美国来遏制日益强大的中国,
               又想借机寻求自主的大国地位,从而更偏好通过“软制衡”的方式来避免硬性约束

               和与中国之间的安全困境,并兼顾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和保留可以灵活调整的政
               策空间。在此过程中,一些次区域安全问题成为大国竞争的前沿地带,一些具有非
               正式性、灵活性和功能性的“小多边”成为优先的合作选项,而“一体化威慑”则
               成为美国联合盟友的一种“适当的”战略选择。

                  (二)海洋而不是陆地构成美国“一体化威慑”的主要场域
                   在同样强调陆、海、空、天、网络等领域相配合的情况下,“一体化威慑”的
              “场域”主要是海洋而不是陆地,这与北约威慑明显不同。对于美国而言,海洋关

               涉强国的根本。此种“场域”也加强了上述对“不对称多极”格局的判断。进入
               21 世纪后,军事技术、国际规范正在改变传统的海上格局态势,世界各大国的海
               上权力都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推回、制衡或稀释。在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海上

               多极”的趋势愈发明显。在这一变局下,海上主导国和崛起国都需要超越传统的权
               力范式,进行相应的战略调适和政策调整。   与此相关的是,水下作战空间的重要
                                                      ①
               性和争夺性也日益增强。在相关军事工具上,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水下无人平台与
               自主系统以及“反介入/区域拒止”策略,都成为优先选择。同样重要的是,美国

               继续着力打造和升级标志着“核常融合”进一步走向纵深的核潜艇,以用于海洋竞
               争,并试图重组以常规为矛、以核为盾的威慑配置。在冲突形态上,从烈性战争到
              “灰色地带竞争”,都是需要考虑的情境。这一系列的要素也意味着,防御和“拒
               止性威慑”成为更有利的选择。

                  (三)大国间战略竞争构成“一体化威慑”的主要宗旨
                   作为“美国唯一的竞争对手”的中国是其主要的威慑对象,而“印太”则是主
               要的建构区域。哈尔·布兰兹(Hal Brands)等人认为,美中的大国间战略竞争必

               将是一场“持久战”。   这意味着,“核威慑”和“常规威慑”,“惩罚性威慑”
                                    ②
               和“拒止性威慑”,“一般威慑”和“即时威慑”等威慑逻辑必将被组织起来一同



                  ①  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 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中国社会科
               学》2023 年第 2 期。
                  ②  Hal Brands and Michael Beckley, “Getting Ready for a Long War: Why a US-China Figh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on’t End Quickly,” in Kori Schake and Allison  Schwartz,  eds.,  Defending
               Taiwa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2022, pp. 67-77.

                                                                                     · 63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