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201804
P. 133
2018 年第 4 期
①
是“革命联盟”的分裂。
第三,本文将以“革命联盟”中的普通参与者作为相应的研究视角。一般而言,
②
“革命联盟”可从社会结构、政治精英和参与民众等三个不同的视角 进行讨论。
社会结构层面主要从该国的宏观结构与制度体系(如政治制度和国家-军队关系)
④
等分析此问题; 政治精英层面则是从政治精英权力斗争的角度来讨论此问题;
③
参与群体层面则是通过研究普通参与者对此问题的看法,其侧重于分析与普通参与
者相应的社会属性(身份认同、阶级地位)等变量入手,分析“革命联盟”中的主
要分裂点(Cleavage),并对其走势进行分析。基于本文所讨论的“革命联盟”和
实际所掌握的数据,考虑将采用民众参与运动的视角进行讨论,主要原因如下:第
一,“革命者的失望”是一种对于运动中不同成员对其结果的评估,是对普通参与
者主观认识的研究。因此,因变量比较微观,而较为宏观的结构性变量因为更适合
解释较为宏大的结果,对解释本文问题并不妥当。第二,因变量侧重普通参与者对
运动结果的评估,故而其不等同于“革命联盟”中不同派系的领导人对此问题的看
法。因此,在问题讨论中,单纯的精英视角也并非本文所希望采取的视角。当然需
要说明的是,本文采取运动中参与民众的视角,并非是否认结构性因素和精英在此
问题上的重要性,而是在研究问题和具体数据等条件的约束下,采取民众的视角是
更为妥当的研究视角。
① 对于此问题更为全面的分析,将在笔者下一篇文章中进行。
② 以上三个视角可以对应于转型研究中常用的三大范式:结构主义、战略行为体与社会力
量范式,对于此三大范式的讨论,可参考 Jack Goldstone, “Cross-Class Coalition and the Making of
Arab Revolts of 2011,” Swiss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7, No. 4 (December 2011), pp. 457-462。
③ 国内制度与革命联盟构建认为更具压迫性的国家制度可以导致不同利益范畴的群体集合
起来,最终形成联盟,其代表作是 Jeff Goodwin, No Other Way Out: State and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1945-199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军人政治则认为,通常当前
政权拥有较强的军队势力,形成了类似自主性军队的权力结构时,这时新上台的政治势力,通常
难以对于这样的军队形成有效制约,故而革命成功后的革命联盟将有可能被前政权的军队分化瓦
解,或者在革命联盟出现内部分歧时,前政权的军队可以乘虚而入,直接干预。参见 Scott J. Cook
and Burcu Savun, “New Democracies and the Risk of Civil Conflict: The Last Legacy of Military
Rule,”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53, No. 6 (November 2016), pp. 745-757; 周亦奇:《政治转
型中的军人:军队特性与政变结果》,载《国际安全研究》2015 年第 1 期,第 110-135 页。
④ 在精英斗争层面,与本文比较相关的是中国学者曾向红的作品,其提出要理解埃及和突
尼斯在后“阿拉伯之春”时代的转型结果不同,关键是要理解相关政治参与者政治妥协的问题,
其认为在突尼斯各个政治党派形成的政治妥协是该国政治转型成功的关键。参见曾向红、陈亚洲:
《政治妥协与突尼斯的和平政治过渡——基于对突尼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考察》,载《外交
评论》2016 年第 2 期,第 60-81 页。
· 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