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1805
P. 24
转型与升级:近年菲律宾南部恐怖主义发展研究
自2014年以来,“伊斯兰国”(IS)兴起及其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巨大冲击,
引发了学术界的强烈关切,相关研究围绕IS的动态发展、组织结构、意识形态、
①
动员模式、威胁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从地区安全研究
的角度而言,现有以中东和IS为主体的研究视角并不足以涵盖IS威胁的所有方
面,尤其是“后伊斯兰国时代”的地区性安全议题。当然,迄今诸多研究对IS在
②
欧洲、中南亚、东南亚的渗透、威胁等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析, 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如缺乏对地区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内生发展脉络的梳理,也缺乏对其转
型和变异趋向等的分析,这无疑会影响对地区安全威胁的评估和发展研判。基于
此,本文以菲律宾南部(简称“菲南”)恐怖主义的发展为主线,结合“后伊斯
兰国时代”东南亚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特征,以国际化和区域化为视角,分析菲南
恐怖主义的转型与升级。
一 提出问题与分析框架
相对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区以及非伊斯兰地区,伊斯兰外围地区恐怖主义的
产生与发展有着自身的特性。从伊斯兰外围地区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看,一方
面,基于宗教、族群、历史等因素影响,这些地区的恐怖主义常常裹挟着分离主
义诉求。如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国内的安全形势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分离主义
与恐怖主义的影响,其中有些国家的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合流”趋势明显。另
一方面,由于大量穆斯林的集聚,这些地区往往易受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从而
① 部分研究成果参见 Anna Erelle, In the Skin of a Jihadist: Inside Islamic State’s Recruitment
Network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2015; Mirian Miller, “Terror or Terrorism? The
‘Islamic State’ Between State and Nonstate Violence,” Digest of Middle East Studies, Vol. 26, No. 2
(December 2017), pp. 442-462; Stergiou and Dimitriosl, “ISIS Political Economy: Fiancing a Terror
State,” Journal of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Vol. 19, No. 2 (May 2016), pp. 189-207; 李捷、杨恕:
《“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叙事结构及其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12期,第4-
27页;曾向红、陈亚州:《“伊斯兰国”的资源动员与策略选择》,载《国际展望》2015年第3
期,第103-122页;刘乐:《社会网络与“伊斯兰国”的战略动员》,载《外交评论》2016年第
2期,第82-109页。
② 部分研究成果参见 Alexander Gutfraind and Michael Genkin, “A Graph Database Framework
for Covert Network Analysis: An Application to the Islamic State Network in Europe,” Social Networks,
Vol. 51 (October 2017), pp. 178-188;宛程、杨恕:《“伊斯兰国”对中亚地区的安全威胁:迷
思还是现实?》,载《国际安全研究》2017年第1期,第118-148页;董漫远:《“伊斯兰国”外
线扩张:影响及前景》,载《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5期,第88-102页;靳晓哲、李捷:《“伊
斯兰国”与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发展》,载《东南亚南亚研究》2016年第3期,第1-11页。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