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201805
P. 89
2018 年第 5 期
政府的首版《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国国防战略》在对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和“印太”
战略形势等的认识方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前美国战略界对中美海上地缘竞争的
认知和共识。这两份报告的文本中大量使用了海上胁迫、重构区域秩序、南海“军
事化”等此前海上战略相关文件中的措辞。如,“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策略
被用来强化地缘政治野心,中国在南海建立军事基地的做法危害自由贸易、威胁其
①
他国家主权,并破坏地区稳定。”
(三)聚焦“印太”及中国
“重返制海”战略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美国的“印太”战略,“印太”战略中的
首要关切即是维系海上主导优势。“印太”地区无疑是美国此次海上战略转型的焦
点。而美国此次“印太”战略的核心在于军事安全领域,主要目的是防范中国的海
上崛起,维系美国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缘主导地位,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
地缘竞争战略。
冷战结束以来,亚洲大陆的濒海区域一直是美军海上战略的实施重点,特别是
2012 年美国启动 “亚太再平衡”战略后,美军海上战略聚焦亚太的趋势更加明显。
“亚太再平衡”战略特别是其军事内涵深得共和、民主两党的共识,特朗普上台后,
美军全球部署重点转向亚太依然在加快进行。美军在亚太地区两个 60% 的 2020
年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即,至 2018 年 3 月,亚太部署的水面舰艇和海外空中力量
已接近 60%,潜艇力量甚至超过 60%。2017 年底,美、日、澳、印宣称要打造“印
太”战略,特朗普政府已正式以“印太”替代亚太的地缘概念。2018 年 5 月 30 日,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美军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Indo-Pacific Command),凸
显了对印度洋战略地位的重视。
确立“假想敌”向来是美国制订海上力量发展方向和海上战略的首要课题,
将竞争对手预设为假想敌并进行战争准备一直是美国海军军政精英推动海军建
②
设的传统。 新一轮的海上战略转型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或中国因素,中国逐渐
成为美国头号的海上“假想敌”。如上所述,自 2009 年以来,中国就成为美军
的重点针对对象,美军一系列的战略、概念和设计等均为中国量身打造。起初还
较少指名道姓,2015 年开始,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海上战略竞争对手的政策趋
于公开化。2015 年 2 月美国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国对中
①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December 2017, pp. 25, 46, http://
nssarchive.u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2017/.
② 陈永:《假想敌与美国海军建设》,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 年第 12 期,第 49 页。
·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