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201806
P. 135

从气候变化到气候安全:国家的安全化行为研究

            题的形成是一个主观因素发挥重要作用的建构过程。但是,在有关非传统安全问题
            的诸多研究中,很少对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追问;相反,更多地将其视为理所
            当然,安全问题被习惯性地划分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然而,不同国家在同一

            个问题上采取的不同态度与立场,正是对这种“理所当然”的挑战。
                 对此,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化”(securitization)对于理解非安全领域
            问题如何被转化为安全问题有重要启示。但是,在非传统安全的形成过程中,行为
            体对问题挑选并进行安全化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解释。乔治斯·卡里奥提斯

            (Georgios Karyotis)与斯特拉托斯·帕里基欧斯(Stratos Patrikios)认为,在安全
            化的研究中,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即“谁在何种条件下,针对什么问题成功地‘制
                                                                      ①
            造’(do)或‘提及’(speak)了安全,产生了何种效应”。  这一问题涉及安
            全化研究的四个方面:(1)安全化的主体,即谁采取了安全化的行为或推动了安
            全化的进程;(2)安全化的对象,即什么问题被安全化;(3)安全化产生的条件,

            这包括安全化产生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4)安全化的效果,涉及对安全化主
            体及其行为、安全化的对象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在安全化产生的条
            件中,客观条件包括全球的主流趋势,如全球化的进程、安全环境及其变化以及相

            关行为体的实力等。主观条件则主要集中在行为体上,例如行为体传统的安全文化、
            行为体对安全威胁、安全环境的认知等。由于国家是实施安全化行为的主要行为体,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国家为什么会选择某一非安全领域的问题并将其安全化。需要
            简要说明的是,一个非安全领域问题的安全化需要经历安全化行为的产生、如何被
            安全化以及是否能够被成功安全化等不同阶段。本文要研究的是第一个阶段,即安

            全化行为的产生。

                              二  安全化行为产生的既有研究


                巴里·布赞( Barry Buzan)与奥利·维夫(Ole Wæver)指出:“把某种东西叫
            做安全问题或威胁,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改变了这个问题,并因此开始进入了安全
                                                      ②
            化的政治进程,独特的安全态势由此启动。”  这是一个“由发言人和听众通过群
            体共识一起构建出某问题属于安全问题的认识的过程。当听众接受了这一安全化行


                ①  Georgios Karyotis and Stratos Patrikios, “Religion, Securitization and Anti-immigration Attitudes:
            The Case of Greece,”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47, No. 1 (January 2010), p. 44.
                ② [英]  巴里·布赞、[丹]  奥利·维夫:《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潘忠岐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0 页。
            · 132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