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1901
P. 49

2019 年第 1 期

               话的共同出发点。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全美亚洲研究所协同十余家中

               美智库于 2016 年共同发布的《战略领域的中美关系》报告,将中美战略稳定性界
               定为,“双方部署的核力量可以在首次打击中生存下来、并且能够可信地展示给对
                                                                ①
               方其当前和未来的能力不能阻绝另一方的战略威慑。”
                   按照战略稳定和核战略稳定性的核心要义,根据中美建立大国稳定关系的客
               观要求和中美不同的核政策、核力量现实,本文将“中美核战略稳定性”定义如
               下:一方在另一方首先发起的旨在解除其核武装的打击中,仍保留可靠的核反击
               力量,这一反击仍能给对方造成不可忍受的损失,且这一前景对对方具备足够的

               可信性,从而消除首先发起旨在解除对方核武装的动机和企图,避免双方发生这
               种战争。
                   这一定义既体现了传统战略稳定的核心要义,又因中美在核政策和核力量的巨

               大差异,而与美俄(苏)的战略稳定定义有所不同,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
               方面:
                   1.  保证中国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是中美核战略稳定的核心
                   从美俄(苏)战略稳定的概念看,战略稳定应该是双方对等平衡的产物,因为

               双方一直维持着基本平衡的核力量态势,也都奉行同样的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因
               此,维护美俄(苏)战略稳定,就应维护双方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这也是一般的
               战略稳定性概念。

                   但对中美战略稳定而言,由于中美双方在核政策和核力量上的巨大差异,战略
               稳定的目标也就与处于对等平衡的美俄(苏)有很大不同:一是,由于中国始终奉
               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在政治原则和军事战略上排除了中国首先发起对美
               国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二是,中国始终坚持以“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

               的最低水平”为核武器发展原则,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在和平发展的今天,从不与
               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因此,以非常有限的核力量,中国没有首先对美使用核
               武器,更没有通过首先打击解除美国核武装的资本和可能性,在可预见的未来(至

               少在美国将核力量削减到与中国相等的水平,而现在仍看不到这一前景的可能性),
               美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是确定的、无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核
               心,是保证处于弱势一方中国的核反击能力,特别是要保证中国对美国第二次核打

                  ①  Elbridge A. Colby and Wu Riqiang, “Seeking Strategic Stability for U.S.- China Relations in
               the Nuclear Domain,” in  Travis Tanner  and  Wang Dong, eds.,  U.S.- China  Relations in Strategic
               Domain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NBR Special Report #57, April 2016, pp. 33-34.
                                                                                     · 47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