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201902
P. 37
中俄海洋安全合作论析
①
而给中俄海洋安全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俄罗斯新版海洋学说明确提到了要在印度
洋海域寻求俄印伙伴关系的建设,实际上,俄不仅是印度最稳定的先进武器供应国,
而且双方存在着密切的核能合作。而中印之间不仅长期存在领土争端,而且在南亚
和印度洋地区的结构性和战略性矛盾日益突出。俄印之间的密切合作不仅可能推动
南亚地区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对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给中
俄在印度洋的海洋合作带来负面作用。俄罗斯通过与中国周边某些国家的合作,积
极拓展其战略空间,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这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对
中国崛起的防范心理,而且也对中俄信任机制的建设产生微妙影响。
2. 战略竞争给中俄互信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出于国家目标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中俄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战略竞争的存在
加剧了双方互信的不足。首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
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倡议存在诸多利益重叠区,双方合作过程中战略竞争也普遍存
在。最初,俄罗斯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保持冷漠和观望的态度,并没有来自于
战略协作伙伴应有的肯定和支持。因为俄罗斯认为中国“一带一路”的范围在很大程
度上与俄的“欧亚经济联盟”相重合,这也意味着双方利益交叉与战略竞争,从而给
双方包括海洋安全在内的合作过程中互信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其次,中俄在中亚也有
不同程度的战略竞争,这来自于双方不同的核心利益。俄罗斯并未参与到中日钓鱼岛
②
争端,中国担心俄罗斯不会终止对与中国有海上纠纷的越南的武器销售。 随着中国
与独联体其他成员合作的深化,这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争夺其影响力和小伙伴的印象,
从而加重俄罗斯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和不信任。再次,北极作为新疆域,虽然给中俄的
海洋安全合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不能排除两国未来在北极地区开发与利用上的战
略竞争。就中俄北极地区的合作而言,当前仍处于俄强中弱、俄方主导的阶段,也是
① 以越南为例,从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起,俄罗斯不断加强同越南的军事合作:2009
年 6 月,俄越签署了“基洛级”潜艇订单;次年 3 月,又签订了 10 亿美元的战机协议;与此
同时,中越之间的南海争端自 2010 年起呈现激化之势。2013 年 8 月,俄越国防部长会晤过程
中签署了专家和军官培训的五年计划;同年,甚至出现了越南从俄罗斯采购新型战术导弹的消
息。紧接着,2014 年发生了中越“海洋石油 981”事件,这也是 21 世纪以来中越之间较高层
次的海上冲突事件。同年 11 月,俄罗斯“莫斯科”号巡洋舰在南中国海进行了演习,俄越签
署了关于俄军舰在越南金兰湾停靠手续的协定。与越南的军事合作也是俄罗斯对中国防范心理
的一种体现,从而给中国的海洋国土安全带来了更多不安因素,也不利于中俄海洋安全信任水
平的进一步加强。
② Gusevskaya N. Yu, Andrey Makarov and Xie Yilin, “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Prospects
and Issues,” Proceedings of the 2017 2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Paris: Atlantis Press, 2017, pp. 1140-1145.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