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201902
P. 40
2019 年第 2 期
元,比上年增长 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4%,中国海洋产业继续
①
保持稳步增长。 俄罗斯的海洋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其海洋经济实力远在日
本、中国和英国等之后,中国积极加强与俄罗斯的海洋经济合作,不仅可以释放两
国蓝色经济发展的潜力,而且可以降低俄罗斯财政不足给两国海洋安全合作带来的
不确定因素。
1. 通过合作降低双方海洋经济安全风险
中俄海洋经济面临着诸多共同的安全风险,两者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安全合作方
面大有可为。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海洋经济都较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
突发事件的反应较国民经济敏感。2014 年,中国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②
136.14 亿元人民币,死亡(含失踪)24 人。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上
升使滨海低地被淹没,风暴潮、洪涝等灾害加剧,威胁沿海基础设施安全和居民的
正常生产生活。中俄的沿海地区都正面临着更大的经济社会与人口安全问题,中国
可通过加强中俄在海洋经济政策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两国区域间海洋经济规划的
协调,优化海洋产业的布局,建立海洋经济安全的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同时,
针对两国渔民在捕捞过程中产生的渔业纠纷,中国可以积极推动与俄罗斯在相关领
域的磋商和具体协议的达成,以降低两国海洋经济安全面临的风险。
2. 通过合作充分释放两国海洋经济潜力
一方面,中国应加强两国海洋产业的互补性合作。俄罗斯海洋运输业较为发达,
高度重视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在海洋船舶工业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俄罗斯“东
向”政策的转变,必将使其远东地区的捕捞业、水产养殖业、油气产业等海洋相关
产业,呈现更大的发展活力。从中国的海洋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的海洋科研教育管
理服务业增速最快,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等次之,
海洋船舶工业增速只占海洋产业比重的 5% 左右。如今,中国的海洋经济正在向质
量效益型转变,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中国
海洋经济发展的一驾马车。因而,海洋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可成为中俄
海洋经济合作的主力,两国在海洋船舶工业方面存在巨大互补空间。中国可通过加
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实现海洋船舶工业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同时帮助俄罗斯海洋
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两国的“蓝色经济”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俄罗斯长期无法满足自己在亚洲的经济利益和需求,两国在远东地
① 《2017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国海洋经济信息网,http://www.cme.gov.cn//info/
2112.jspx。
② 参阅《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6)》,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261 页。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