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1902
P. 44
2019 年第 2 期
南海直至马六甲海峡,还派遣侦察船到西太平洋各海域侦察美军的活动,保持所属海
军基地核力量的战略稳定性,保卫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北部海区及俄远东地区的安全。
因而,中国可把北极和太平洋地区作为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重点方向。当前,北极地
区存在着以俄美为代表的战略博弈,中俄在太平洋都面临着来自美日和朝鲜半岛的威
胁,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尚在恢复期,中国应密切双方在北极和太平洋地区的
海军交流合作,增强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保障力量,加强海军合作形式多样化建设。
2. 拓展两国潜在的共同防卫空间
俄罗斯在黑海、地中海及黑海海峡有着重要的安全利益,随着中国海上利益的
不断拓展,大西洋部分海域也逐渐凸显其作为中俄共同海洋安全防卫空间的潜力。
在“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也将中国的安全利益拓展至地中海、黑海、
里海沿岸,而这些地区正是俄罗斯传统安全战略的重要指向。《“一带一路”建设
海上合作设想》中提到要建设包括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在内
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中俄两国在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海域的交通运
输上存在诸多共同利益,都需要一个能源运输的稳定、安全的海洋环境。国际恐怖
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走向结合,给中俄印度洋海域的海上通道安全带来了巨
大威胁。俄罗斯 2015 年版的《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中首次明确提到,“俄联邦希
①
望保持南极的和平与稳定,从而为开展广泛的科研活动创造条件”。 南极地区已
有《南极条约》的规范,但是某些国家仍对南极地区抱有非分的幻想。近年来,中
国也加强了在南极地区的立法工作,因而,南极也有望成为中俄海洋安全防卫的新
空间。综上所述,中国可充分挖掘双方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的海洋安全合作潜
力,积极拓展共同的海洋安全防卫空间。此外,海上作战补给力量也是一个国家海
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强与俄罗斯在不同防卫方向海域上的安全合作有利
于实现双方海上补给力量的互助和互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对两国共同防卫
空间的拓展。
(四)推动建立多边海洋安全合作机制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在其著作《霸权之后》中提到,国际机
制的建立可降低各种主观上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合作。和平解决冲突的第一步是
创造一种共同体意识,从而缓解和尽量减少冲突,这是一种通过合作改变达成目标
的价值观和信念。在这方面,海洋领域的合作符合概念标准,不仅可以成为建立信
① 左凤荣、刘建:《俄罗斯海洋战略的新变化》,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 年第 1
期,第 135 页。
·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