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4期
P. 41
2019 年第 4 期
动恐怖袭击前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进行自我隐蔽而不易甄别;另一方面,此类
恐怖主义袭击的行为目标、发动时间和地点选择的随机性也较强,作案手段相对简
单,仅仅是通过持刀或驾车便可作案,这些都无疑加重了当地安全部门在情报和安
保工作上的负荷和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导致安全部门陷入一种自我循环强化
的两难局面:一旦有所松懈便面临更为严峻的反恐压力,但加强警戒和提升防备又
将导致安保人员的疲于奔命以及承担代价不菲的安保支出。因此,作为一种社会解
构力量,恐怖组织成功地借助恐怖分子这种“木马病毒”干扰了主流社会的安全秩
序和社会稳定。
(二)滋长恐怖气氛
安全状态由安全环境和安全感知两个部分构成和形塑,前者主要指客观上没有
实际威胁,后者主要指主观上无威胁感。恐怖主义对于国际安全所造成的冲击和挑
战就源于其在国际社会滋长了一种复合了客观实际与主观认知的恐怖气氛,主要包
括加剧安全威胁与激发不安全感两个方面。
第一,加剧安全威胁。对于恐怖组织来说,其显然难以与国家在军事安全议题
①
上分庭抗礼, 但其却能在民事安全议题上寻衅滋事。恐怖组织分别通过瞄准“硬
目标”(特定目标)和“软目标”(随机目标),实施相应的象征性暴力和无差别暴
力,制造并加剧主流社会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而在社会环境中成功地滋生出一种
恐怖氛围。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恐怖袭击的忧惧已
经成为世界各地民众目前最重要的安全关切之一。
②
第二,激发不安全感。安全感(safety feeling)是指人在受到保护或摆脱危
③
险情境时所体验到的情感。 相应地,不安全感则是指人在面对(潜在)威胁或
风险时所体验到的情感。透过对于安全威胁加剧的亲身经历或媒体报道,公众开
始意识到政府的安保漏洞和自身的涉险处境,从而产生恐惧惊慌的情绪体验和不
安全感。同时,这种负面情绪还会相互传染和彼此强化,并严重影响群体和个体
① “伊斯兰国”组织曾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这一方面是由于中东地区
的混乱局势以及当地政府的虚弱(甚至是崩溃);另一方面,这种所谓的成功也因其终将面临内
部扩张极限与外部联合绞杀而难以长久。
② Carol Morello, “Fear of an Imminent Terrorist Attack Runs Deep around the World,”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18, 2016,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national-security/fear-of-
an-imminent-terrorist-attack-runs-deep-around-the-world/2016/10/18/3537c0fe-953d-11e6-bb29-bf270
1dbe0a3_story.html.
③ 林崇德等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2 页。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