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6期
P. 61
2019 年第 6 期
开放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对口岸的界定是:供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
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跨境通道等。从概念上看,口岸
被定义为跨越国家边界的通道,从理论上讲,口岸应设在边界上,经过口岸的行为
被称为跨界或跨境流动。从口岸的演进历程和当代口岸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当今
国门的设置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地理边界(geographic border),主要是依托口岸边界
①
(institution-based border) 而设置。
口岸是一个时空概念,在时间维度上它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整合,在空间维度
上它是地理空间与社会交往空间的交融。从历时性角度和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说,口
岸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空间的不断开拓,经历了从沿边口岸向沿海口岸、内地口岸的
发展;从共时性角度和社会空间的角度来说,口岸又经历了从陆地口岸、沿海口岸、
内河口岸到航空口岸、铁路运输口岸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口岸起源于古代陆地边境上的“关卡”和允许对外贸易的港口。
中国设立关隘、开放港口的历史久远,早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用于政治、军
事、治安保卫性质的陆地关卡和沿海港口的史籍记载。上溯至西周时期,商业被列
为王官“九职”之一,私人商业应运而生,但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对行商等流动人
口“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具有现代口岸某些类似功能的“关卡”自此诞
②
生。 在当时,口岸主要是指诸侯国之间的关隘,更多是与军事关卡联系在一起。
中国史书最早关于边关的记载是《礼记·王制》中“关执禁以讥”。“讥”就是“检
查、稽查”的意思,其职责“禁异服、识异言”,意思是“查缉与本国人不同的外
国奸细”。这表明,中国最早的关隘在周代已经出现。口岸管理机构也因时代不同、
职责也各异,中国古代曾有过“关津”“市舶司”“卡伦”等口岸制度,一般负责查
③
验过往人员的凭证、征收赋税、会哨巡逻、管理出入船舶、车辆等事务。 因此,
现代意义的口岸是由古代的商道边境关卡和港口、商埠演化而来的。随着国与国之
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和人员交往活动范围的扩大、所使用的运载工具的变化和进出境
① Institution-based border 的提法出自《口岸管理现代化》一书,参见 Gerard McLinden,
Enrique Fanta, David Widdowson and Tom Doyle, eds., Border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Bank, 2001, p. 38。从字面意思上看,institution-based border 可以翻译成“按机构设置地点
划分的边界”,这里的机构就是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口岸执法机构,所以我们把 institution-based
border 意译为“口岸边界”。参见王菲易:《海关语境中“border”的译法辨析》,载《海关与经贸
研究》2018 年第 6 期,第 80 页。
② 朱振:《中国口岸开放与发展之路》,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8 页。
③ 许渭生主编:《边境管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92 页。
·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