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6期
P. 63

2019 年第 6 期

               安全中的生态环境、进口食品、产品质量与公共卫生四大问题,提出了“场域安全”
               的应对思路。场域安全是指处在复合关系状态下的“总体性安全”,是“具有整体、
                                                    ①
               交织、复合、时变性特征的安全语境”。 国家设立口岸的目的在于规定所有进出
               国境的人、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都必须而且只能从口岸通过,口岸是合法进出
               国境的唯一通道。口岸拓宽了国家安全治理实践的时空;维护国门安全已经成为口
               岸管理的首要目标。口岸是国家安全在时间上的开始和空间上的起点,也是联结由

               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组成的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个节点。截至 2018
               年 12 月,全国共有经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岸 306 个,其中水运口岸 138 个(海运
               口岸 83 个,内河口岸 55 个),航空口岸 73 个,铁路口岸 20 个,公路口岸 75 个,
               这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门安全网络体系。

                   随着口岸的演进和发展,国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内涵逐渐丰富,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1)国门逐渐向一国的腹地延伸,如内地口岸、内河口岸等;(2)国门
               逐渐越过了一国的国家边界/国境,国门也有存在于一个国家领土之外的情况,比

               如美国海关在加拿大机场进行执法活动,实际上是将美国的国门延伸至加拿大境
               内;(3)依托情报搜集、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国门逐渐摆脱了物理空间的制约,
               虚拟口岸(virtual border)的概念开始出现,实现了对国家安全治理界限的虚拟化
                     ②
               延伸。  因此,口岸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维护国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而是维护国门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门形态的演变也反映了后冷战时代国家安全的脆弱性,“冷战时期我们至少
                                                                            ③
               能预料危险将来自哪个方向,而现在却不知何时何地就会遭殃。”   随着国门安全
               形势的变化,口岸的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国门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也逐渐拓展并具
               有多样形态,涵盖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
               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质量安全和科技安全等领域,呈现出国际安全与国内安
               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国境安全与关境安全交织的局面。应转变“国门安全

               只是边界或边境安全”的狭隘定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内重新理解口岸在国
               家安全、国家利益、国家战略中的联结作用,重新理解国门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定



                  ① 余潇枫:《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4-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版,第 2-5 页。
                  ②  王菲易、黄胜强:《海关、口岸安全与国家安全——关检融合后海关安全准入职能的内涵
               与趋势研究》,载《海关与经贸研究》2019 年第 3 期,第 5-6 页。
                  ③  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90-391 页。
                                                                                     · 61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