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6期
P. 62

国家安全学中的国门安全研究

            场所的变化,口岸的选址历经国(边)境  → 沿海内河  → 内陆航空港站  →  内陆
                                            ①
            公路铁路直通式港站的变化过程。
                 口岸的形态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 1494 年地理大发现以

            前,口岸主要表现为边境军事要塞;第二阶段,随着远洋航运的发展,以通商为主
            体的口岸,即商埠码头产生,口岸的外延发生了第一次扩展,口岸在当时也被称为
            通商口岸。根据《政治经济学辞典》的解释,商埠是“一个国家指定的准许外国人

                              ②
            前来通商的地方”。  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随着航空、公路、
            铁路运输以及集装箱运输、高速公路网、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口岸的外延发生
            了第二次扩展,出现了内陆型航空口岸和非边境的内陆型公路、铁路口岸。“口岸
                                                                             ③
            设置摆脱了传统的自然地域局限,海陆空立体化口岸体系随之形成”。
                 从总体上看,国门/口岸的演化主要体现为两个基本向度:一是口岸地理位置
            的变化,古代口岸就是要塞,现代口岸则是关境的跨境通道;二是口岸功能的拓展,
            口岸不仅承担着最基本的跨境交通功能,还有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功能。国门

            安全问题古已有之,随国家边界(国界)的出现而产生。国家边界的概念不断拓展,
            经历了从地理边界到口岸边界的演化;国家边界内涵的丰富使得国门/口岸的概念
            从地理的陆、海边界发展为陆、海、空、水、网的立体化、全域化的国门/口岸概
            念,口岸管理也同样向立体化、全域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导致国门安全的具体内涵

            也逐渐从边界安全或边境安全拓展到口岸安全。安全是口岸管理的关键词;口岸管
            理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既包含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等传
            统安全,也包含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

                           ④
            等非传统安全。
               (二)国门安全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⑤
                 国门安全  就是口岸安全,是海关等口岸执法部门通过保证人、货物(物品)
            和运输工具的合法进出口岸所实现的国家安全。余潇枫等学者系统分析了中国国门


                ①  李庚、连红:《世界口岸历史演变与当代特征》,载《北京经济瞭望·北京财贸学院学报》
            1996 年第 4 期,第 4 页。
                ②  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206 页。
                ③  郝玉柱、王明正:《内陆口岸及相关概念辨析》,载《时代经贸》2014 年第 4 期,第 310 页。
                ④  赵文斌:《安全是口岸管理永恒的主题》,载《中国国门时报》2018 年 2 月 27 日,第 1 版。
                ⑤ 本文的“国门安全”概念就是余潇枫教授提出的“场域安全”概念。他认为场域安全有
            三大特性:一是空间维度的延展性;二是时间维度的累积性;三是实践维度的多样性。参见余潇
            枫、赵振栓、廖丹子:《从“国门安全”到“场域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非传统安全分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9-40 页。

            · 60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