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6期
P. 91
2020 年第 6 期
存在一个(而非几个)拥有压倒性实力优势的超强国家,通过强制与非强制手段,
①
对当时的国际体系发挥塑造和主导作用。 在这个国际体系中,其他国家尽管可以
继续保有其领土与生存,但却不得不屈从于霸权国家的影响、制约、威胁和强制,
并按前者的要求或规范改变自身及彼此间的国际政治行为,乃至成为霸权国家事实
②
上的附庸。 在特定国家得以实现霸权的几大前提当中,除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
军事实力)的压倒性优势外,拥有霸权的国家亦必须有一套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
为其提供“软性”的支撑,以确保其他国家和公众对其在国际体系中主导地位的“大
体赞同”。 或者说,霸权秩序的确立高度依赖于特定的大国能否建构起一整套“身
③
④
份”或“认同”,并得到国际体系大多数成员的接受或被迫接受。 罗伯特·考克
斯(Robert Cox)甚至提出,所谓霸权就是“一种由主导性强国建立的特殊的统治
地位”,这个主导性强国建立起一种基于自身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世界秩序,
⑤
并能够将其强加于其他大国和次要国家。
所有的国家均处在同样的环境当中,并不得不在相同的条件下共处和互相影
⑥
响。 霸权国家在国际体系“身份共识”塑造过程中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极大地影
① 进攻性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指出,霸权是指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统治体
系内所有其他国家。……在国际体系当中,霸权国是唯一大国,……意味着对体系的控制。参
见[美]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3 页。在罗伯特·吉尔平看来,国际体系在历史演进中共存在三种形式或结构,
一是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结构,即一个单一的强大国家控制或统治该体系内部比较弱小的国
家。这一结构最为普遍,至少延续到近代;二是二元结构,即两个势力强大的国家控制和调节
各自势力范围内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均势结构,即三个或更多的国家通过施展外交
手段、更换盟友以及挑起公开冲突以控制相互的行为。最典型的案例当属“欧洲均势”。参见
[美] 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 1994 年版,第 29-30 页。
② David A. Lake, Hierarch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h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17.
③ Robert Cox, Production, Power, and World Order: Social Forces in the Making of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p. 7; Owen Worth, Rethinking Hegemony, New York:
Palgrave, 2015, p. 1.
④ Bentley B. Allan, Srdjan Vucetic and Ted Hopf, “The Distribution of Identity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Order: China’s Hegemonic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72, No. 4,
2018, p. 2.
⑤ Robert Cox, Production, Power, and World Order: Social Forces in the Making of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p. 7.
⑥ [美] 威廉·奥尔森、戴维·麦克莱伦、弗雷德·桑德曼编:《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
践》,王沿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8 页。
·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