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1期
P. 121

2021 年第 1 期

               显,加上该地区遍布偏远山区的地理特征,这些都构成了独特的安全治理挑战。澜湄
               合作将非传统安全合作列为重要合作内容,在治理内容、结构和主体方面进行整合和
               创新,推动了非传统安全从“碎片化”治理模式向“平台化”治理模式演进和发展。
               非传统安全合作涉及地区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创新的合作

               范式,搭建多层的治理平台,用早期收获项目驱动合作深入与拓展,这既是对澜湄地
               区现实的客观认知,更是推动澜湄合作“实心化”的重要举措。
                   澜湄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了跨
               境合作与区域经济带的发展。伴随着共同市场形成和地区投资贸易不断发展,频繁

               的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跨境犯罪、公共安全和社会保护等方面
               更多的风险。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复合性与复杂性将进一步凸显,加强非传统安全合
               作的迫切性将进一步提升。澜湄合作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推动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正视和面对结构性的现实挑战。从澜湄
               国家内部因素看,经济发展不平衡、腐败程度高、民主基础薄弱、政府职能部门执

               法不力等因素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持久存在的根本原因,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国的
               内部动乱时有发生,中越、柬泰等国之间的主权、领土纠纷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国家之间的治理能力差距,建立和深化富有成效的

               跨境合作关系,有步骤地将国家非传统安全治理纳入地区战略,就成为澜湄合作发
               展的重要内容。从外部因素看,域外国家在湄公河地区的影响力将长期存在,机制
               间的竞争也是长期性的。澜湄合作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合
               作机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彼此的共融性以及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性,推动建立
              “和合共治”而非“竞争博弈”的模式。可以预见,基于非传统安全的“低敏感性”

               和“低政治性”,其持续性合作的加强将有助于推动澜湄合作的深入发展,在促进
               和提升澜湄地区的政治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同时,为中国营造一个和谐
               共赢的周边地区环境。
                                                                  【收稿日期:2020-06-08】

                                                                  【修回日期:2020-08-10】
                                                                       【责任编辑:齐  琳】












                                                                                    · 119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