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1期
P. 137

2021 年第 1 期

               有助于更好地界定共同利益,对利益的认识趋同则能凝聚各方力量以共同应对威
               胁,从而因势利导,形成增强政策和行为意图确定性的“威胁—利益”转化机制。
               在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大背景下,区域范围内针对非传统安全利益和威胁的

               共同认识,将能在地区治理的层面减少各国政策和行为意图的不确定性,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化解非传统安全困境。
                   在东南亚地区,各国因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纠纷等因素而长期陷于传统安全困

               境之中,严重阻碍了地区安全合作进程,这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已成共识,而东亚的
               非传统安全合作则相对更易推进。二战后,域外大国曾在本地区使用集体防御安排,
               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安全困境;冷战后,东亚一度处于力量真
               空之中,东盟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主导建立了一系列地区合作机制,存在结

               构性矛盾的各国由此获得了官方接触渠道,避免因政策和行为意图沟通不畅导致安
               全困境,“间接发挥了协调地区大国关系的作用”。
                                                               ①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东盟各国通过地区合作增强了彼此间政策和行为意图的

               确定性,主要路径包括:第一,基于本地区发展中国家众多、自然灾害频发等特
               点,逐渐对本地区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形成共同认知,确定应对策略,划分各方
               权责。第二,依托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东盟地区论坛(ARF)和
               东亚峰会(EAS)等既有机制,将安全合作的重点向非传统安全领域转移,以具

               体而微的技术对接推动合作进程,促进不同机制的联动互补,将化解非传统安全
               危机视为各方共同利益。同时,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出现促发了安全机制形成,安
               全合作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安全威胁的化解,从而形成了增强政策和行为意图确定

               性的“威胁—利益”转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本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困境(参
               见图 1)。
                  (一)以非传统安全议题为合作导向确定安全威胁
                   各国对非传统安全议题的认识水平,将影响本国政策及对他国政策和行为意图

               的判断,而对相同或相近的安全威胁的预估差异,则将使不确定性增强,从而在议
               题层面阻碍非传统安全的合作进程。在本地区,区域、次区域和国家间等各层级的
               非传统安全合作为各国提供了磋商的平台,促使各利益相关方有机会坦诚接触、增

               信释疑,针对地区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形成了日渐趋近的预估和判断。
                   第一,恐怖主义议题。基于特殊国际环境形成地区共同认识,反映为国际安全

                  ①  苏浩:《从哑铃到橄榄:亚太合作安全模式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240 页。

                                                                                    · 135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